夾在持續爆表的通脹數據和緩慢增長的就業指標中間,美聯儲這一次的決策實屬艱難。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和保持購債規模基本都在市場的意料之中,不過,大幅提升通脹和加息預期,多少還是有些意外。這似乎意味著,美聯儲也對通脹發出了警告。
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在經歷了兩天的會議之后,美國東部時間6月16日,美聯儲公布了6月的貨幣政策聲明,維持基準利率在0到0.25%的目標區間不變,同時每月債券購買規模也保持在1200億美元。
不過,面對當前市場資金過度充裕的情況,美聯儲將隔夜逆回購協議的利率上調了5個基點至0.05%,將超額準備金利率上調5個基點至0.15%。
比起上述兩項政策,真正令市場意外的是,在當天一同公布的美聯儲經濟預測中,美聯儲大幅上調了對今年通脹的預期,上調至3.4%,比3月份的預測高出了整整一個百分點。但美聯儲會后聲明則繼續表示,通脹壓力是“暫時的”。即使上調了今年的通脹預期,該委員會還是認為,從長期來看通脹率仍將趨向美聯儲2%的目標。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天的講話,他表示,最近消費者價格的上漲可能是暫時的,但警告說,這種上漲最終可能比預期的更高、更持久。
“隨著重新開放的繼續,需求的變化可能會大而迅速,瓶頸、招聘困難和其他限制因素可能會繼續限制供應調整的速度,從而增加了通脹可能比我們預期的更高、更持久的可能性。”鮑威爾強調。
至于外界關心的縮減QE問題,鮑威爾表示,目前沒具體時間,需要看到顯著進步,有了具體時間會提前告知。鮑威爾稱,此次會上只能算是“談論了討論taper”,即并非正式的taper討論。他稱,美聯儲將竭盡所能地避免減碼QE引發劇烈市場反應。
另外,美聯儲還提前了下一次加息的時間框架。根據美聯儲官員們作出的“點陣圖”預測,加息最快可能在2023年發生。而此前在3月,他們曾表示,至少在2024年之前都不會加息。
具體來看,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在2023年里將會加息兩次。其中,7名委員預計在2022年開始加息,今年3月為4名委員。13名委員預計在2023年開始加息,今年3月則為7名委員。
對于加息問題,鮑威爾強調,這次會議沒有討論什么時候會加息,并警告不要過度解讀點陣圖,稱它不是未來利率走勢的好預測器。美聯儲當前的重心放在經濟狀態,而不是加息,現在討論加息還為時過早,加息根本不是現在會議的焦點。更高的中性利率將為美聯儲降息提供更多空間,對那些推高中性利率的因素保持警惕。
不夠“鷹”派?
這次的表態,顯示出美聯儲的態度似乎開始轉彎。在美國銀行的美國短期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看來,6月FOMC決議是美聯儲立場的顯著變化,“美聯儲對通脹的風險看法似乎發生了重大轉變。這表明美聯儲認為通脹存在上行風險,而且可能已經反映到了點陣圖上”。
經濟學家Frances Donald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稱,點陣圖顯示,到2023年,美聯儲將加息兩次。這對債券市場來說是一個足夠的鷹派驚喜。美聯儲沒有實質性地改變其對2022年和2023年GDP增長和通脹的預測,雖然前景沒有明顯改變,但美聯儲對恢復正常的信心似乎已經改變。
的確,資本市場也由此掀起了巨大波瀾。當天美元指數大幅飆升到91以上,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大幅上漲了8.15個基點,收于1.58%。
截至16日收盤,美股三大股指集體收跌。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65.66點,收于34033.67點,跌幅為0.77%。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22.89點,收于4223.7點,跌幅為0.5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3.17點,收于14039.68點,跌幅為0.24%。
或許是越來越多的通脹指標,讓美聯儲的壓力與日俱增。最新的數據顯示,5月,美國CPI同比增長5%,超出市場預期的4.7%,創2008年8月以來最快增速;當月核心CPI同比增長3.8%,同樣超出市場預期的3.5%,創下1992年6月以來最快增速。
至于美聯儲最看重的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脹(PCE),這次的FOMC聲明也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核心PCE通脹預期中值分別為3%、2.1%、2.1%,而這組數據在3月的預期分別為2.2%、2%、2.1%。
不過,也有人認為,美聯儲并沒有預期中的鷹派。在發布會上,鮑威爾也強調了,更高的通貨膨脹來自于受重新開放影響的行業的更高價格影響,這種情況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逆轉;從長遠來看,推高通脹的因素可能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定的通脹驅動因素似乎會逐漸消失;預計未來幾個月供應會增加,通貨膨脹會下降。
“現在對通貨膨脹的判斷,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有些人認為比較嚴重,也有觀點認為下半年會好轉,不會是很嚴重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孫杰坦言,“我個人覺得還得再看,美聯儲雖然說得比較嚴重,其實也沒有真正實施行動,這與我們的判斷至少目前是沒有沖突的。”
孫杰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通貨膨脹的問題一直是個謎,除了一些內生因素以外,現在又加上疫情、貿易政策等很多外生因素,確實比較復雜,出現了結構性變化。現在大家都是看預期的沖擊,并非政策真正落地后帶來的沖擊,可能等政策真正落地之后,還不如預期的沖擊大。
“回血”進行時
在爆表的通脹數據背后,是美國開始放開的經濟活動。以加州為例,6月15日起,該州解除防疫等級限制的相關規定,全面恢復開放經濟活動,這也是15個月后加州全面放開。
疫苗接種是加州決定“解封”的重要因素。美國總統拜登曾定下目標,打算到7月4日獨立日假期前讓70%的成年人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根據加州新冠疫情官網covid19.ca公布的數據,55.6%的人完成了疫苗接種。
與加州一樣,紐約州州長也于15日宣布,鑒于當地民眾的疫苗接種率已達新高,將取消幾乎所有對企業和社交聚會的防疫限制。
在不少地區陸續放開的背景下,旅游業的復蘇顯而易見。根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數據,約196萬名旅客于5月28日通過民航出行,創下2020年3月7日以來單日最高吞吐量。美國航空集團預計,夏季國內航空旅行需求將達到2019年90%的水平,國際航線客運量將達到2019年同期80%的水平。
彭博經濟學家Chris Anstey就指出,美聯儲關于疫情和經濟風險的措辭有所調整,更加積極。4月時措辭為“目前的公共衛生危機繼續給經濟帶來壓力,經濟前景仍存在風險”,這次的措辭則為“疫苗接種方面的進展可能會繼續減少公共衛生危機對經濟的影響,但經濟前景仍存在風險”。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復蘇就是板上釘釘了。美聯社指出,美國最近日均疫苗接種人數從兩個月前的接近200萬人減少至40萬人。如果要達到拜登設定的目標,約1550萬名成年人要在今后四周接種至少一劑疫苗,而按照當前進展來看,這個目標要達到并不容易。
“我覺得美聯儲還是比較謹慎的,現在的表態更像是在平穩市場,給市場吃一顆定心丸。”孫杰表示,如果今年美聯儲要縮減購債,其實也并不意外,這個話題也已經提出一段時間了,眼下疫情的沖擊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不可能持續這么彈藥充足,至于縮減多少、具體節奏如何,還要再看。
(記者 陶鳳 湯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