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的后遺癥正在逐漸顯現,一如之前的預料。在一輪又一輪對于“脫歐”風險的擔憂下,金融大鱷們早在去年就開始上演了一出出“逃離”計劃。而在長達1200頁的“脫歐”貿易協議中,金融業的準入仍然是個未知數,再加上疫情造成的破壞,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似乎正在被動搖。
新的數據印證了倫敦的窘境。英國招聘咨詢公司摩根麥金利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倫敦金融業空缺職位數量減少了近一半。
具體而言,去年,倫敦金融城的公司共發布16335個新職位招聘廣告,同比下降了49%,是至少自201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并不意外,畢竟在過去一年中,搶在“脫歐”最后關頭離開倫敦的金融機構可不少。摩根大通試圖將約2300億美元的資產從英國轉移至其德國分支機構,以支持其在歐洲大陸的交易和為歐洲客戶服務,這將使其成為德國第六大貸款機構。
若將時間線拉長,這一趨勢則更為明顯,根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去年10月發布的數據,自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以來,已有超過7500個金融服務業崗位從英國遷移到歐盟。與此同時,從英國流向歐洲大陸的銀行資產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高于2019年底1.3萬億美元的預測。
“倫敦仍是我們的中心,也是支持我們本地和國際客戶的核心。”花旗集團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脫歐”事務的董事總經理亨利·法蘭特曾表示。但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花旗集團已將其歐盟經紀業務從倫敦轉移至法蘭克福,并增加了在其他六個歐洲城市的業務。
雖然與倫敦現有的體量相比,這些并不算太大,但趨勢已經足夠明顯了。畢竟在“脫歐”之后,金融業的市場準入是個大問題。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凈出口國,英國金融服務中超四成的出口面向歐盟。在新的貿易關系下,英國以往可以自由在歐盟內進行金融服務的“通行證”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等同原則”,即需要認可對方的監管環境等“等同”于己方才給予準入資格。
相較于此前的“通行證”,“等同原則”不僅適用的范圍有限,包括存款和借貸等基本的銀行服務并沒有涵蓋在適用范圍中;而且不同的金融服務行業存在不同的“等同”機制,這一機制也并不穩定,理論上,歐盟提前30天前通知英國就可撤回“等同”裁決。
這對于英國的金融業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此,從倫敦到歐洲的“遷徙”也在意料之中。據Global Mind Executive Search Consultants創始人安德里亞斯·哈林預計,將有3000-4000名投資銀行家,尤其是專注于行業的專家以及債務和股票發行顧問,離開倫敦,遷往歐洲。
事實上,即便已經“脫歐”,但在長達1200頁的“脫歐”貿易協議中,對于金融服務的具體規則仍然沒有明確的界定,而金融服務業占英國經濟的7%、稅收收入的10%。對于該行業而言,未來的兩個月格外重要,在達成“脫歐”貿易協議的同時,雙方承諾將在12周內發布一份諒解備忘錄,進一步闡明這些對等規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坦言,現在的“脫歐”協議對于金融市場準入的規定并不是很具體和清晰,即便是后續能進一步在細節上彌補一些缺憾,但肯定也不可能像原來一樣,這也就意味著英歐雙方在金融領域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會降低,一定程度上會對倫敦的金融地位造成不利影響。
問題不只是出在“脫歐”上,正如摩根麥金利英國業務董事總經理哈坎·恩維爾所說:“脫歐本身就已經夠困難的了。然而,這座城市還必須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破壞,以及美國領導層換屆可能帶來的劇變。”
根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1月7日發布的市場調查報告,已有4000家企業的金融彈性極低,財務狀況惡化嚴重,多為中小企業,以保險經紀、資產管理公司和電子支付公司為主。其中有20%現有資金不足以償還到期債務,有32%三個月內如果沒有額外的資金流引入(包括貸款、政府援助、戰略投資),只能申請破產,剩下的48%勉強可以支持半年,前提是半年后疫情已經完全控制,經濟恢復正常。
桑百川表示,英國為了緩解疫情的沖擊,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救助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嚴格的管控,意味著英鎊本身的幣值會出現較多的波動,甚至資金的外逃也是難以避免的。
重重壓力之下,英國政府仍然努力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在上周的一次采訪中,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暗示,如今英國不再受歐盟規則的約束,可以再來一次撒切爾時代金融服務行業去監管的“大爆炸”。
“盡管會受到一些沖擊,但也不至于從根本上撼動倫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桑百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