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瑞信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38億元,同比增長18.6%;農銀匯理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11億元,同比小幅增長2.9%;中銀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11%;建信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22億元,同比減少9.2%。
伴隨著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報的披露,多家基金公司的經營情況浮出水面。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行業整體向上生長的同時,部分公司當期凈利潤慘遭斷崖式下跌。
上海銀行新近披露的(601229.SH)半年報就顯示,今年上半年,上銀基金凈利潤4900萬元,同比下降62.31%。
作為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上銀基金成立第二年便實現盈利,曾讓同業頗為艷羨。不過,自成立以來,該公司投研能力在行業中存在感不高,而對于固收業務的過度依賴,更是讓其經營業績裹足不前。
2019年,因景澤基金的籌備組與上銀基金員工高度重合,一度在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值得注意的是,該事件的部分當事人,如今仍在上銀基金任職。
自8月28日起,時代周報記者就上銀基金中報凈利下滑,以及相關員工任職問題多次與公司溝通,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產品結構長期偏科
公開資料顯示,上銀基金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3億元,上海銀行投資金額2.7 億元,持股比例90%,為其第一大股東。
作為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其成立至今固收業務占比一直較高。
回溯歷史,自2015年三季度開始,該公司便已突破百億規模,但從結構來看,彼時主要依靠貨幣基金支撐,非貨幣業務并無起色。自2016年二季度起,債券型基金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從當年一季度末的2億元,膨脹至80.38億元。
整體規模上看,上銀基金如今依然位列中型基金公司行列。
上海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上銀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為 775.64 億元,其中非貨幣公募業務規模 271.42 億元,與2019年年末824.90億元的總規模相比,呈現縮水趨勢。
倘若從權益規模角度來看,上銀基金至今仍在原地踏步。該公司至今僅有4只權益類產品,截至二季度末的份額均在2億份以內,上銀新興價值、上銀鑫達靈活、上銀鑫卓混合、上銀未來生活的份額分別為1.89億份、1.53億份、1.37億份、0.47億份,亦低于初始規模。
權益基金發展停滯不前,與其不慍不火的業績表現也有一定關系。2020年上半年,行業內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6.51%,而上銀基金旗下3只擁有完整上半年業績的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均在5%以下。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上海銀行定期報告與招股說明書發現,上銀基金的表現堪稱“少時了了,大未必佳”。2014年是公司發行新基金的第一年,這一年即扭虧為盈,凈賺5811.28萬元。
該公司成立后財務表現最出色的一個階段是2015年上半年,賺得1.5億元凈利潤;2016年全年凈利達到2.05億元后,財務狀況開始出現下滑;2017年腰斬至1.05億元;2018年小幅下降至1億元;到2019年,進一步下滑至7700萬元。
與此同時,伴隨著上海銀行2019年初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上銀基金在股東體系中的定位亦變得微妙。
上海銀行2020年半年報顯示,其理財業務的增長頗為迅猛,當期實現理財中間業務收入7.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73%。特別是代理銷售非貨幣類公募基金產品規模增長明顯,同比增長587.66%。
骨干“另起爐灶”余波
2019年,上銀基金曾因公司骨干組團“另起爐灶”,一度被置于輿論的風暴眼。
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2019年4月4日,景澤基金提交了新基金公司設立申請。
有心人發現,景澤基金的9名發起股東中,有李永飛、王素文、欒卉燕、鄭清麗、趙蘭芳、楊鍇、倪侃、史振生、田博等7人與上銀基金員工名字重合,而發起人之一的李永飛,甚至是上銀基金在職總經理。
在尚未離職的情況下就公開籌備新基金公司,且以證監會公開信息方式出現,令市場不免震驚。
事件發酵后,上銀基金迎來了一系列人事調整。
2019年7月22日,公司公告,李永飛離任總經理,劉小鵬接任,衣宏偉出任副總經理;2019年10月22日,再度發布高管任免公告,原副總經理謝新因個人原因離任,新任副總經理為李湧;原督察長史振生轉任首席信息官,劉小鵬代任督察長。2020年2月,李湧又從上銀基金離職。
李永飛自從上銀基金離職后,景澤基金也“雞飛蛋打”。2020年2月末,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景澤基金處于中止審查狀態。
8月31日,某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景澤基金的暫時止步或與洶涌而至的輿情有一定關聯。
耐人尋味的是,事件的部分當事人,如今仍在上銀基金任職。
截至8月31日,倪侃仍在擔任基金經理職務,管理上銀基金旗下多只債券型基金;王素文則出現在其子公司上銀瑞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員工名單中;中基協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3月,史振生仍擔任上銀基金首席信息官。
上述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上銀基金高管集體“騎驢找馬”,來自業內的質疑大多停留在職業道德層面,部分員工仍在公司任職,則說明其工作還是得到了股東方及管理層的認同。
“銀行系”中場休息
銀行系基金公司在行業內一直是有底氣般的存在。
然而,從目前已披露的中報情況看,今年上半年,在大型銀行系基金公司中,經營數據除了工銀瑞信較為出色外,其他都較為平淡。
工銀瑞信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38億元,同比增長18.6%;農銀匯理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11億元,同比小幅增長2.9%;中銀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11%;建信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22億元,同比減少9.2%。
而相比銀行系基金公司,其他頭部基金公司的增長相對迅猛,尤其是華南區域的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表現格外搶眼。
2020年上半年,易方達基金凈利潤10.48億元,同比增52.63%;廣發基金凈利潤9.10億元,同比增53.01%;鵬華基金凈利潤3.80億元,同比增長53.23%;景順長城凈利潤3.53億元,同比增長80.1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股熱債冷”的市場行情,對于以固收為特色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并不友好。
8月31日,某大型銀行系基金公司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伴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紛紛設立,基金公司固收類規模面臨萎縮壓力,尤其是較為依賴固收類產品的部分銀行系基金公司,權益屬性不明顯,在上半年A股結構性行情中斬獲有限,影響收入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