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3歲生日的當天,軟銀CEO孫正義收獲了一份大禮。上個季度還在巨虧,這個季度就實現了大幅盈利,軟銀的翻盤來得太快,似乎是為了證明自己“資本操盤手”的光環還在。不過,鑒于利潤的背后是變賣資產及其投資公司的股價反彈,僅靠一次盈利就證明軟銀東山再起還為時過早。從投資FAANG的計劃來看,孫正義已經痛定思痛,不知道在獨角獸身上跌倒的軟銀,能否通過投資科技巨頭再爬起來?
環比扭虧為盈
在孫正義的“鐵腕”風格下,軟銀終于從搖搖欲墜的邊緣被拉回來了,從巨虧到大幅盈利,軟銀只花了3個月。當地時間2020年8月11日,軟銀集團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財季財報,業績從上一財季創紀錄的虧損中反彈,實現了大幅盈利。
具體數據顯示,軟銀集團第一財季的凈利潤達到1.26萬億日元,這個數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績。有趣的是,在上一財季,軟銀的凈虧損達到1.44萬億日元,也創下了日本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單季虧損。
大落大起的表現著實令外界震驚,但也并非無跡可尋。事實上,自巨虧之后,軟銀一直在努力變賣資產自救。今年3月23日,軟銀披露了4.5萬億日元的籌資計劃,其中2萬億日元將用于回購股票,其余資金用于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
截至目前,軟銀出售了4.3萬億日元的資產,占此前計劃的出售4.5萬億日元資產的95%。比如,軟銀出售無線運營商Sprint的收益為2.4萬億日元。此外,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還提到,軟銀也減持了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孫正義退出了阿里董事會,按照計劃還要繼續減持,這些也彌補了軟銀的虧空。最近一次軟銀套現了22億美元的阿里股票。
受出售資產消息的影響,軟銀的股價已經從3月的低點翻了一番,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水平。對此,孫正義還打算繼續,軟銀正準備超越4.5萬億日元的資產出售目標。
除了賣賣賣帶來的收益以外,軟銀投資的公司最近也傳來了好消息。數據顯示,軟銀愿景基金第一財季的凈利潤達到1296億日元,上一財季的凈虧損高達1.13萬億日元。
王超表示,去年軟銀財報的虧損,主要是投資WeWork、Uber以及愿景基金投資失敗帶來的。今年這些軟銀和愿景的投資得益于全球股市的好轉,以及投資的公司都比較給力,所以表現不錯。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跟美股大幅度反彈有關,納斯達克自3月跌至谷底之后,4月至今一直處于恢復狀態,軟銀投資的公司也相應地出現反彈”。比如Uber股價在二季度就上漲了11%。
“愿景基金實現了翻盤,鑒于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證未來能夠持續盈利。”孫正義在業績說明會上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從此次財報開始,軟銀也打破了傳統,沒有報告營業利潤,稱這一指標在衡量集團的投資業績方面是“無用的”。
成立新投資部門
靠出售資產不是長久之計,而被投資公司的股價漲跌也難把控,畢竟軟銀去年就栽在了自己投資的獨角獸上,因此,軟銀的轉型也變得緊要起來。
事實上,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上,孫正義已經透露了軟銀的下一步,“作為一家投資公司,我們需要展開多方面的探索和拓展。但我們的重點依然著眼于推動信息革命的企業。這是我們公司的使命”。
因此,孫正義表示,將成立新的投資部門,初始資本約為5.55億美元,旨在拓展軟銀集團的投資舉措。軟銀將擁有這家資產管理公司67%的股份,而孫正義本人則將持有余下股份。
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稱,軟銀這個新的投資部門將會投資購買超過100億美元上市公司股票,遠超孫正義周二向股東披露的數字。該部門目前的負責人是阿克沙伊·納赫塔,過去數月內該團隊一直在悄悄地購入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股票,購股規模已多達數十億美元。
對于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軟銀集團,不過截至發稿對方并未給出回復,也未予以公開置評。但根據孫正義的說法,軟銀的確已經收購了大量“FAANG(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
從WeWork、Airbnb、Uber等企業,到FAANG,軟銀的投資轉向已經很明顯了。過去,軟銀通過愿景基金捕捉未上市的獨角獸,大舉投資并在其上市后獲利。但無論是WeWork的慘敗,還是Uber的流血上市、Airbnb的估值大跌,都讓軟銀受到重挫。
而現在,FAANG這樣的上市科技巨頭,對于打算從電信全面轉向投資的軟銀來說,似乎更穩妥,風險也更小。楊德龍表示,投資于初創企業是一級市場,投資成熟的科技公司,更偏向于私募、投資二級市場。現在軟銀的資產量已經很大了,投資初創企業的話,一是買不到那么多好的資產,第二風險也比較大。而如果投資成熟的上市公司,可以大量投入,且風險低,成熟穩定。當然,風險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成熟的公司回報率相應地也會低一些。
比如,蘋果就為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財報,截至6月30日,該公司持有915億美元的蘋果公司股票,而這一數字在3月31日為638億美元。今年以來,蘋果的股價上漲已經超過50%。蘋果目前的股價相較于3月23日的低點223.764美元,幾乎翻了一倍。
英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李大霄表示,如果軟銀轉向二級市場,不確定性就會稍微小一些,沒有PE、VC的風險那么大,當然收益就沒有那么大了。現在的投資策略肯定是更想長期、短期收益的平衡。
“愿景基金在過去幾年從一期變成二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險基金,每次募資1000億美元,比所有風險投資加起來都高。但是孫正義偏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所以在WeWork和Uber上吃了虧。軟銀成立投資部,如果投后期,風險會減小很多,這是孫正義對自己的一種風險對沖。”王超指出。
出售ARM
當然,在維持公司現金流方面,孫正義是不遺余力的,畢竟雖然扭虧了,但軟銀目前的財務狀況還談不上穩健。目前,除了阿里巴巴和Sprint之外,孫正義手里還有另一張牌,軟銀旗下的芯片設計公司ARM。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孫正義的確承認了出售ARM的可能性,孫正義表示,出售ARM是幫助改善公司財務狀況的一個選擇。目前,軟銀集團正在評估其戰略。孫正義還透露,軟銀已經在就部分或全部出售ARM展開談判,但并未透露更多細節,同時上市也在考慮中。
早在7月,ARM會被出售的消息就已經沸沸揚揚,潛在的買主也傳了一輪又一輪,從蘋果到三星,最新的“緋聞對象”是英偉達。7月下旬,有知情人士稱,英偉達有意收購ARM。目前,這兩家公司正在就收購事宜進行深入談判,交易價值超過320億美元。
這不是一筆小數,2016年,軟銀也是以差不多的價格收購了ARM。彼時,那筆交易是軟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孫正義還放言稱:“我把ARM視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之后,在2018年軟銀股東大會上,軟銀也承諾,在五年內即2023年進行IPO。
但在收歸麾下之后,ARM的表現并不如軟銀的期待。根據軟銀財報,ARM在2017-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8.31億美元、18.36億美元和18.98億美元,增幅并不明顯。目前,軟銀持有ARM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該公司旗下的愿景基金持有。
“ARM是整個半導體的基礎公司,雖然直接產生的營收不高,但是市值卻很高。”王超分析稱,軟銀上次并購ARM花了309億美元,據說這次出手價格在410億美元左右,能夠吃下這么大公司的,世界上沒有幾個,尤其對ARM感興趣的,是半導體行業相關,比如英偉達、英特爾、臺積電、蘋果、高通等。在當前的狀況下,很可能是這幾大美國半導體手機巨頭中的一家并購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