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市場越來越開放、投資環境越來越改善,在華投資的大項目增加已經成為這兩年我國利用外資的一個突出特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發布會上表示。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中國仍是吸引外資的熱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的改革力度更大、節奏更快。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是我國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頒行的第一部專門行政法規,明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更好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供法治保障。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外資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當前,我國已推出三批重大外資項目,包括沈陽華晨寶馬、上海特斯拉、惠州巴斯夫、惠州中海殼牌、西安三星閃存芯片、嘉善沃克斯鋰電池等等。
“在推進實施前三批18個重大外資項目的基礎上,今年要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資項目。” 寧吉喆表示,國家發改委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住外資基本盤,穩住產業鏈、供應鏈。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外商投資新增領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新興服務業,以及正在逐漸開放的金融業。具體來看,得益于我國現代化制造能力的突飛猛進,以及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等領域外資投資額度正在不斷增加;匹配“工業4.0”戰略的布局,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也呈高速增長態勢;金融業已實現“外資全資控股金融機構”的突破。
“吸引這些外資項目的原因既有中國巨大市場規模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我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作為“六穩”工作的重點,穩外資工作近期也取得了顯著效果。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03.6億元,同比增長11.8%。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之際,這樣一份成績單,充分體現出各項穩外資政策切實發揮了作用,外國投資者的信心也不斷增強。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國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改善外商投資環境?肖本華表示,還應該在放管服上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比如,為吸引外資企業總部落戶中國,在資金管理、人才引進、人員出入境、通關便利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政策。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可繼續放寬準入限制,簡化管理機制,進一步推行負面清單管理,大幅壓縮負面清單,讓更多合法經營的外資準入中國市場。其次,以重大項目為引領,帶動產業鏈條上的更多外資參與競爭和合作。第三,提升外資服務水平,提高對外資在中國經營的便利化程度。
“除了開放更多領域給外資,針對外商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投資,以及其他企業類服務項目,建議可以采用更為靈活、有包容性的資質審核模式,即基于外資企業的歷史業績、海外項目運作經驗進行能力評估,以真實還原外資企業的項目建設、運營水平,使其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與國內企業競爭。以此來加強外資企業的直接投資意愿,并創造更為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我國新時期的吸引外資工作成為全世界新興經濟體的標桿。”唐川表示,隨著我國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基礎配套優勢逐漸顯現,今年外商投資還將會聚焦于基建、公共服務、新興制造業以及大型金融機構股權合作等方面。當然,與實業、服務業、項目相關的股票、債券、ABS、REITs等金融產品的直接投資也將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
“為進一步擴大開放,自貿區還應在更關鍵更有引導性的領域擴大開放,如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跨境數據流通等。”肖本華表示,今年以來,各自貿區圍繞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項目,成效較為明顯。以上海自貿區為例,1月份至4月份,陸家嘴片區就實現實到外資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16.6%,占浦東比重36.4%,自貿區在穩外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只有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建立統一高效的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規范引導體系,優化企業投資環境,消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制度性障礙,優化投資審批、市場準入等流程,才能提高外資信心,增強中國市場吸引力,給企業創造“留下來的空間”;才能更好地利用外資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及經濟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