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場已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4月2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出現歷史性暴跌,至負值。僅僅時隔一周,原油市場再次上演“黑色星期一”,4月2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早盤再度暴跌,跌幅一度達29.87%;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跌破每桶20美元整數關口,一度至19.56美元,跌幅為8.77%。
盡管包括歐佩克在內的主要原油生產國已經達成規模巨大的減產協議,一些產油國面對時刻搖搖欲墜的油價甚至表示,會在5月1日之前就提前減產,但國際油價并未得到有力支撐。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原油供求——供應減少的速度和幅度無法趕上需求減少的速度和幅度。
從需求方面看,下滑是觸目驚心的。國際能源署表示,2020年因全球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流動性幾乎停滯,進而導致燃料需求幾乎停滯,全球石油需求可能會以每天930萬桶的創紀錄速度下降。而4月的石油需求估計為2900萬桶,降至1995年的水準。
當前,油市面臨十分嚴峻的庫存壓力。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已經連續六周每周增加幅度超過1000萬桶。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期貨交割地庫欣地區儲油設施利用率已達70%左右,預計未來幾周將到達上限。此外,數據顯示,儲存在海上的石油也已增至近2.5億桶,每周還有5000萬桶原油進入庫存。
從供應上看,調整遠遠跟不上需求變化的速度。3月,俄羅斯和沙特由于分歧嚴重未就進一步減產達成協議,直接對原油市場造成心理沖擊,使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此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加速蔓延,減產勢在必行,產油國最后達成史上規模最大的原油減產協議。不過,這一協議姍姍來遲,已經錯過支撐油價的最好時機,而疫情的發展使正常的供需關系被暫時打破,油價下跌一發不可收拾。
從中長期來看,主要產油國達成的減產協議對于油價穩定顯然能夠起到支持作用,但是,近期疫情造成需求斷崖式減少,這種短期特殊的供應過剩很難靠產油國的長期減產協議來解決。有分析認為,即便主要產油國從5月1日開始減產,其所帶來的供應和庫存收緊效應也要到下半年才開始顯現。
在基本面極度疲弱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恐慌和投機心理并存。此前一些投資者企圖趁油價低迷抄底,但隨著原油期貨面臨交割,本身沒有實際需求或者原油儲存設備的投資者不得不瘋狂拋售合約,使得美國原油期貨合約價格大幅波動,難以得到支撐。同時,市場恐慌情緒也難以消散。
盡管各方都認為,此次原油需求大跌是短期和暫時的,但是極短時間內需求暴跌的力度也是罕見的。
顯然,全球經濟活動的恢復才是油價的真正支撐所在。今后數周,原油市場仍會面臨沉重的庫存壓力,戰略石油儲備空間的釋放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庫存壓力,不過,油價波動性仍將維持在歷史高位區域。如果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不能大面積恢復,有效需求得不到持續有力的改善,紐約交易所5月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所經歷的下跌,可能繼續在6月甚至7月交貨的期貨價格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