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書展什么展位尤其熱?哪些活動追的人多?傳統文化圖書,堪稱書展現場高人氣關鍵詞之一。2023 上海書展暨 " 書香中國 " 上海周期間,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主會場首日就有約 60 場傳統文化相關主題分享會或論壇講座等,現場熱潮涌動。
走過 " 世紀大道 "," 泱泱大國,皇皇巨觀 " 紅字引領了三面墻體形成的完整展線,世紀出版集團旗下多家出版社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具特色的敦煌文獻、出土文獻、大獎精品、文史典籍、文獻集成等集中呈現,如《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等,吸引市民讀者駐足品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 上海書展行業高峰論壇聚焦 " 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與出版人的使命 " 主題,探討出版業在新時代新征程下,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發展思路和應有作為。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茅院生提出,探索建設現代文明,是中華民族百年來的矢志追求,也催生了中國現代出版業。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 立根 ",強化主題出版價值引領,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 鑄魂 "。
讓先輩智慧 " 觸手可及 "
" 經典之所以重要,不是因為它們本身,而是因為它們包含了我們自己的文化信息。學習經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中華經典通識 " 叢書(第二輯)讀者見面會上,叢書主編、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引馳透露,叢書前兩輯市場反響熱烈,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第三輯。
《〈周易〉通識》一書作者王振復有感而發:傳統是活在我們血液中的東西,讓先輩智慧 " 觸手可及 "。" 當我們要前進的時候,需要維護過去。我們的先輩思考問題是什么樣的方式?為什么非常執著地要知道自己的命運?這帶來的啟發是,我們有人心的局限,喜歡回顧過去、展望將來,往往會讓我們忘記當下,但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閔行區文化和旅游局、閔行區圖書館主辦的 " 一書一世界 " 上海書展 · 閔行夜讀周 " 唐詩離我們有多遠 " 閱讀分享會上,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查清華解析唐詩深入人心、流傳千古的緣由:" 經典唐詩總能給人審美熏陶和智慧啟迪,古代詩詞所描繪的人生百味,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能引起人的共鳴。唐詩的故事恍惚就發生在我們身上,這是唐詩千載常新的緣由。" 他啟迪現場讀者,不僅要讀懂文字背后的含義,更要體味詩人的情感,從而更領略其中人生智慧,增添精神力量。
走出閔圖館,來到圖書館大廳,映入眼簾的便是作家榜中國古典文學書展和紙醉金迷——蠟箋制作技藝展,把 " 夜讀 " 與 " 夜游 " 融合,錯落的金句卡片、精美的古典畫卷、李白、杜甫、諸葛亮 " 夜游 " 至市民讀者面前。
第 14 屆 " 讀者大會 " 暨 " 書香中國 " 閱讀論壇現場,不時響起掌聲。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莫礪鋒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聚焦考古初心使命、唐宋詩詞傳承等話題,圍繞 " 解讀早期中國 " 叢書等,共話文化傳承。談起《眉州三蘇》,學者酈波和駱玉明從傳統詩詞引申到家庭教育:" 蘇軾蘇轍兄弟之所以驚艷北宋文壇,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論是母親程氏,還是父親蘇洵,都是他們人生路上堅實的奠基與指路明燈。"
江西人民出版社主辦的 " 一個商幫與一座建筑的傳奇——《江右商幫與萬壽宮文化》讀者見面會 " 上,作家、本書副主編張啟元,副主編王力農,本書責任編輯吳藝文與讀者進行交流。他們談到,全書在研究分析江右商幫與萬壽宮文化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從歷史與現實、過程與規律、傳承與借鑒視角,呈現了五大創新:即江右商幫形成年代的新觀點、萬壽宮文化來源與內涵的新概括、江右商幫與萬壽宮結合研究的新成果、江右商幫對中國封建經濟發展貢獻的新定位、當代贛商傳承江右商幫精神及萬壽宮文化的新思考。" 江右商幫形成于明永樂、天順年間,成熟于明代中期,鼎盛于明末清初,衰敗于晚清之后,是中國封建社會出現的最早的商幫,是人數最多、涉及行業最廣的商業隊伍,在海內外有重大影響。萬壽宮文化,為江右商幫縱橫商海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讓傳統文化重煥光彩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蘇東坡和他的世界》《古籍版本十講》《海上古籍風云錄》等傳統文化圖書專區前,不時有市民翻閱;有讀者做好 " 國學七天七堂課 " 攻略,弦樂、書法、碑帖、民樂、戲曲、篆刻、國畫主題讓書展體驗不重樣;古籍修復技藝互動展臺,一批批小讀者專注觀察 " 修書 " 步驟,近距離感受古籍修復的獨特魅力;主打舊書、絕版書、連環畫小人書的 " 淘書樂 " 環形區域,更是人頭攢動。" 這些舊國學館中展銷的萬余種稀缺書、斷版書幾乎都是、簽名本等,絕大多數為單品種,手慢無!" 上海圖書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洪穎說發現,隊伍里不止是中老年群體,也加入了更多青少年讀者,傳統文化 " 圈粉 " 力可見一斑。
誠如論壇現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所說,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新高地,應全新市場需求,通過強化優勢特色和轉化優質資源,在 " 高質量 " 和 " 新形態 " 上實現重大突破,組織實施高精尖重大文化工程,推出一批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集成性、標志性學術文化成果,推動優質出版資源向市場轉化,推出一批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大眾化、數字化出版創新產品。
除了老期刊、老畫報,印章也是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精華的物質載體之一。從戰國迄今的 3000 年中,印章和篆刻藝術發展經歷了哪兩座高峰?從事篆刻藝術有哪些需要磨練的技藝和修養?名篆刻家、書畫家韓天衡新作《印篆的中國》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個板塊,隨文配有 450 余方珍貴古代印人印作、豆廬藏印及豆廬所治印等,以及印譜書影、印材等圖片共 600 余幅,全面展示中國篆刻藝術之美。分享會結束后,夜色下的讀者依依不舍。
作者:許旸
圖片來源:出版方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