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濟下半場開局“小考”成績揭曉。
(資料圖片)
盡管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放緩,但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穩定恢復勢頭并未改變,政策“組合拳”將持續發力。
經濟穩定恢復,服務消費強勁
翻開7月份經濟成績單,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部分指標同比延續增長或恢復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統計綜合司司長付凌暉解釋說,7月份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有所放緩是月度之間的正常波動。他強調,總的來看,當月生產需求保持平穩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產業升級穩步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延續向好態勢。
上述成績單中,不少數據可以支撐這一判斷。
內需方面,暑假旅游等服務消費明顯回暖,對消費擴大支撐作用明顯。1-7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持續增長,7月份同比增長2.5%。
據官方測算,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數據中,服務消費占比已超過四成。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指出,本月首次發布的服務零售額數據,再次印證了今年以來服務零售復蘇進度快于商品零售,勢頭強勁。
龐溟分析說,教育、醫療、交通、通信、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并未包含在傳統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因此盡管今年暑期出行及相關服務消費非常火爆,社零數據卻存在一定落差。“事實上,7月份服務零售復蘇動能非常強勁。”
此外,隨著我國進入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階段,新動能對經濟的帶動也持續增強,它們多帶有“創新”和“綠色”的印記。
付凌暉舉例說,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增長較快。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航空航天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超過20%。綠色轉型帶動效應顯現,7月份風力發電機組產量增長29.7%,充電樁產量增長超過20%,正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應對內外挑戰
政策“組合拳”發力
不過,在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同時,部分數據亦反映出挑戰:不僅外部形勢更為復雜,國內需求也仍需呵護。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總體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外需收縮對我國外貿增長制約加大。7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下降9.2%。
眼下,國內居民消費心理仍處在切換過程中,一些耐用品商品消費支出表現也較常年更為謹慎。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就主要受汽車銷售放緩影響。
聚焦經濟運行中的重點問題,官方已陸續推出促進家居、電子產品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等促消費政策,出臺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民間投資等擴大投資政策。
近期,相關部門正積極謀劃實施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的儲備政策,如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措施也在陸續出臺。
專家分析認為,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有助于推動經濟恢復向好。打好這套“組合拳”,需要更關注協同性和針對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研究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大,但目前國內復蘇不平衡,海外需求趨緩,政策緊縮,國內貨幣政策需要平衡多個目標,兼顧短期和中長期、內外均衡,這就要求宏觀政策之間加強配合,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在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首席經濟師丁爽看來,加強逆周期調節的過程中,貨幣和財政政策都不會缺席。目前貨幣政策已較為寬松,下一步將聚焦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形成更多對信貸的真正需求。相較而言,財政政策發力必要性更大,預計官方將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
“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仍是宏觀政策的重點。”龐溟認為,當前各項宏觀政策仍有合理寬松、及時補強的空間,宏觀政策之間的協同性、組合性、針對性、有效性亦有提升空間。預計下半年將強調宏觀調控體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調控手段與工具推陳出新、提質增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