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作者:王琨
8月10日至13日,水洞溝遺址發現10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在銀川市召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劉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劉俊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此次會議由國家文物局、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主辦。來自國內外文博單位、科研院所的160余位舊石器考古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
會議主要議題有:回顧水洞溝遺址百年考古歷程、展現發掘研究新進展;總結寧夏考古研究成果,展望新時代寧夏考古工作等。在學術專題報告中,高星等八位學者以《水洞溝遺址群:年代框架與文化變異》《水洞溝第1地點視角下的南西伯利亞和中亞東部石器技術與類型的多樣性》《舊石器時代晚期早段水洞溝人群的適應變化與技術轉型》《探索標本產狀特點與古地面變化之間的關系:以水洞溝第2地點為例》《跨越長江的良渚文明》《寧夏發現的夏商周石器文化遺存》《農牧交界地帶的一種城市模式——兼談對鹽池張家場古城考古工作的思考》《寧夏考古工作的回顧與展望》為題進行學術報告。之后,與會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學術討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陳發虎院士作會議總結。
與會代表還參觀了“世紀華彩水洞溝”“寧夏考古成果展”“朔色長天”等展覽,實地考察了水洞溝遺址。
責編:楊亞鵬
審核:徐秀麗
監制:李讓
關鍵詞:
責任編輯: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