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樊巍】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從7月29日開始,京津冀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襲擊,3天內連發7次暴雨紅色預警,降雨時間或持續70小時。部分區域最大累計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超100毫米。北京房山、門頭溝及河北涿州等地遭受嚴重水害,部分地區道路交通完全阻斷,部分深山地區電力和通信也完全中斷。為有效應對險情,連日來,多型科技裝備參與到抗洪救援任務中。
【資料圖】
為保障受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和就醫需求,8月1日清晨,解放軍陸軍第81集團軍某陸航旅出動4架直升機,搭載26名官兵緊急飛赴北京市門頭溝沿河城火車站等地,執行受困列車救援物資空投和病員轉運等任務。據了解,此次出動的米-17型直升機此前曾多次參與應急救災任務,該陸航旅在接到任務后加裝了特殊設備,比如醫療擔架、氧氣等醫療設備。此次任務計劃空投1900份食品、900件雨衣、700張毯子等急需物資。
北京市人民政府航空隊(北京市公安局警務航空總隊)8月1日派出多架次警用直升機先后前往昌平區、房山區和門頭溝區多個村莊運送食品、藥品、水等應急救援物資1.8萬余份。
連日暴雨引發的洪災導致北京部分地區通信完全中斷。以門頭溝區為例,暴雨導致門頭溝受災區域通往城鎮的道路面臨山體塌方、積水嚴重等問題,部分村莊成為“孤島”,這些地區從路面交通難以展開救援。
為了有效對“孤島”地區開展救援,通航力量出動多型無人機參與到此次救援任務中,其中聯合航空出動TD550無人直升機、TD220無人直升機、TA-Q20多旋翼無人機緊急奔赴一線,承擔物資運輸、現場監測、通信中繼等救援任務。
聯合飛機防汛救援項目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多旋翼無人機主要負責災情偵察,配合指揮調度,對災區進行喊話,提振信心。大載重無人直升機負責保障通信中繼,為防汛指揮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投送應急物資,幫助受災群眾轉移。”
此次受災的北京市房山區,也是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所在地,基地落戶了智能特種機器人以及無人機企業。這些企業在開展自救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抗洪救災。8月1日早晨,位于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的一家無人機企業,就使用無人機將20部衛星電話和30個充電寶等救援物資運往災區,空運這些物資可以保證受災人員和外界保持通聯。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此次“杜蘇芮”在福建省晉江市沿海登陸期間,“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于7月30日凌晨從四川自貢蘭田機場起飛,趕赴福建災區執行救災任務。
在遭遇極端天氣導致的通信中斷情況下,如何與外界保持通信聯系并第一時間傳回自身所處位置,也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通信專家項立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短報文功能可滿足在無地面網絡覆蓋地區應急通信、搜索救援等服務的需要。專家認為,目前部分國產手機可支持北斗短報文技術,沒有地面網絡、無線網絡覆蓋時,手機可通過北斗衛星發送文字和位置信息。項立剛認為,具有相關功能的終端設備應該廣泛應用于救災減災、野外救援、遠洋漁業等場景。
有關單位還緊急調派衛星對相關受災區域進行衛星影像拍攝,助力防汛救災。《環球時報》記者8月1日從綿陽市涪城區獲悉,“涪城一號”衛星7月31日晚拍攝的北京市房山區大石河流域衛星影像顯示,該流域水體面積較此前明顯增大,大片農田被淹,道路也被洪水阻斷。由“涪城一號”衛星7月31日21時54分成像的衛星影像結合災前衛星影像顯示,河北涿州市的歷史水體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截至7月31日晚,該地區災中新增水體面積約21.55平方公里,受災耕地面積約為8.45平方公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