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氣象局2日發布消息說,7月29日20時至8月2日7時,北京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本次降雨過程極值已顯著超過北京地區記錄到的降雨極值,為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排位第一的降雨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涼水河分洪道閘。7月29日起,北京將南護城河洪水通過分洪道閘向涼水河分洪,減輕城區防洪壓力。新華社發(張晨霖 攝)
據了解,北京本次最大降雨出現在昌平王家園水庫,為744.8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豐臺千靈山,7月31日10時至11時降雨111.8毫米。
中國古代雖然也有像《晴雨錄》這樣的天氣記錄,但主要是以文字記錄天氣現象及其產生的影響為主,并沒有準確的數據記錄。
這是7月31日在北京市新首鋼大橋上拍攝的永定河水流。新華社發(鞠煥宗 攝)
北京市氣象局介紹,目前,北京地區最早有儀器記錄到的降雨量是發生在1883年7月23日至29日的降雨天氣過程,記錄值為510.3毫米。1891年7月23日,北京地區記錄到609毫米的強降雨過程,是本次過程之前記錄到的最大降雨量。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區記錄到的最大降雨量為541毫米。
8月1日,在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上萬村,工作人員清理倒伏樹木。新華社發(張晨霖 攝)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表示,本輪北京降雨持續“四夜三天”首先源于充足的水汽。“杜蘇芮”本身攜帶了大量水汽,補給也很充足,與副熱帶高壓外圍水汽匯合在華北黃淮一帶,加之第6號臺風“卡努”遠程助力,較強的東南風遠距離將水汽輸送到華北平原。
8月1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水峪嘴村村口,一臺挖掘機在清理阻斷橋梁交通的雜物。目前該條道路已經疏通完成。新華社發(鞠煥宗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崔曉鵬說,盡管“杜蘇芮”登陸后迅速減弱,并于7月29日停止編號,但其殘余環流以及其與副熱帶高壓之間的水汽輸送對此次強降水過程的發生和維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次較長持續的強降雨的水汽來源,與熱帶氣旋與副熱帶高壓之間相對穩定和顯著的水汽輸送通道有著密切關系。”崔曉鵬說。
8月2日清晨,隨著強降雨云團、雷雨云團減弱移出,北京市解除暴雨黃色預警、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