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由于太多人的飲食習慣不好、缺乏運動等原因,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我國平均每13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引發各種并發癥。例如,個別糖尿病患者就有可能會突發高燒。很多人都會關心:糖尿病和發燒,到底有什么關系?除了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組織缺血等引起的糖尿病足以及日常感冒等原因外,局部膿腫也可能是導致糖尿病患者高熱的原因。因血糖控制不好引起的組織器官內局部膿腫,由于更隱匿、不易察覺、易誤診等原因,是造成糖尿病病人高熱、甚至死亡的原因之一。近日,泰安市立醫院內分泌科團隊在主任孫中安帶領下就治療了這樣一個案例。
患者是一位50歲的女性,發現高血糖3年,期間沒有規律服藥,平時血糖控制不好。自述本次由于受涼后出現寒戰、發熱、乏力等癥狀,測量體溫達39℃,以為是普通感冒,就自行服用感冒、退燒藥治療數日,病情不見好轉。于當地醫院仍按普通感冒診治,病情逐漸加重,不但反復高熱,而且血糖高到測不出,全家人這才開始重視起來,緊急來到泰安市立醫院就診并收入內分泌科病區住院診治。
患者入院時血糖明顯升高,測體溫為低熱,立即控制血糖,同時進行入院檢查。入院不久,患者突發劇烈寒戰,高熱,并由于舌后墜出現呼吸困難、面色發紫等呼吸道阻塞癥狀,病情一度十分兇險。當班的萬良副主任第一時間趕到病房,及時暢通呼吸道,給予吸氧、迅速降溫等治療。由于整個搶救過程判斷精準、用藥科學,使病人很快脫離了危險期。
科室孫中安主任到場后,分析病人病史和發病特征,認為患者發熱伴有寒戰,體溫升高達40度以上,很有可能是敗血癥導致,對于這樣的糖尿病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膿腫破裂。經過對病人詳細體格檢查,孫主任憑借多年經驗,果斷判斷可能是肝膿腫!立即進行超聲、CT檢查,結果與判斷相符,果然是肝膿腫。因膿腫較大,且緊靠肝臟主要血管,如不及時治療,一旦膿腫再次破裂,可能會引起膿毒血癥、急性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危重情況。病情兇險,危及生命!面對危重的病人和焦急的家屬,搶救刻不容緩。內分泌科全體醫護人員立即行動起來,分工明確、默契配合,抽血、檢查、備皮,聯合超聲醫學科在局麻下成功實施彩超引導經皮肝膿腫穿刺置管引流術,引流膿液。術后根據血糖日常檢測情況,管床郭曉醫生科學合理地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病人血糖很快得到了控制,加上抗感染治療病人的癥狀逐漸改善,脫離了危險。
經過內分泌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在經治醫生時刻密切關注病情、精心調整治療方案下,科室護士耐心服務、全方位關注、悉心護理下,病人肝膿腫治愈,糖尿病病情明顯好轉,血糖平穩達標,順利出院。
“多虧孫中安主任帶領團隊精準診斷、及時治療,我才能‘死里逃生’,還有看到你們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敬業精神讓我非常敬佩。”出院前,患者在病房里激動地說道。
內分泌科主任孫中安表示,該患者除了受涼的誘因外,血糖控制不好是她患肝膿腫導致發熱最直接因素。孫主任強調:糖尿病病人在血糖較高的情況下存在機體的代謝紊亂,機體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發生細菌感染;同時,高血糖的血液環境本身也是細菌的培養基,有利于細菌滋生、繁殖、擴散、種植,從而形成隱匿性較強的組織臟器膿腫,一旦膿腫破裂,易造成糖尿病病人感染病情兇險的膿毒血癥,嚴重的可導致患者死亡。
肝膿腫往往表現為不明原因發熱,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該患者沒有更多癥狀的表現,怎么就能第一時間檢查明確診斷呢?內分泌科副主任萬良解釋到,“對于一部分的肝膿腫患者來說,它并沒有明顯的腹部表現,也就是我們常認為的腹痛,肝區的不適,脹痛等。因為發熱,所以病人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容易被誤診為是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系感染引起的,肝臟的問題常被忽略。其實對于肝臟內部長包塊,包括膿腫及早期腫瘤,反應是非常輕的,往往沒什么癥狀,所以我們也稱它為“隱藏的殺手”。因為肝膿腫靠近腹腔中心位置,具有很深的隱匿性,因此不容易早期識別,從而耽擱治療。”
最后,泰安市立醫院內分泌科團隊提醒大家,當糖尿病撞上發熱,可能不只是“感冒”,要警惕細菌性臟器膿腫,及時就診,積極治療,才能有好的預后!
來源:泰安市立醫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