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我在我思】
原標題:“這身衣服”穿在身上,責任刻在心里
(資料圖片)
羅筱曉
據7月31日新華社報道,一段“乘務員哽咽安撫乘客”的視頻引起了廣泛關注——7月30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行駛在途的K396次列車在北京門頭溝落坡嶺處停車避險。由于停車時間較長,列車內食物、飲用水等物品告急,乘務人員在停車點附近有兩處塌方的情況下,冒雨下車徒步至前方站內取回物資。在物資發放過程中,聚集在餐車的旅客越來越多,兼職值班員趙陽發聲維持秩序,于是就有了“哽咽安撫乘客”的一幕。
從視頻看,趙陽一邊承諾有免費食品發放、安撫焦慮的旅客,一邊反復叮囑大家不要擁擠以免發生危險。喊話過程中,她帶著哭腔表示:“就是因為穿了這身衣服,我得對得起大家”……
這段視頻很快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有人稱贊趙陽的每一句話“都是肺腑之言”,有人表示她就是受困旅客的“定心丸”。據鐵路方面消息,7月31日午間,上述滯留旅客和工作人員已全部轉移至安全地點。
載有數百人的列車因強降雨及其引發的自然災害長時間在途中停留,不難想象,這種情況下乘務員體力上的辛苦和心理上的壓力都非平日能比。即便如此,趙陽依然展現了過硬的職業素養。趙陽說,“我是一個女人,也是別人家的孩子”——面對強降雨可能帶來的危險,她也會恐懼、緊張,然而身為乘務員,她要最大限度服務旅客、保證他們的安全。在短短40秒的視頻里,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趙陽能夠說出這番有溫度的話,是因為在她心里責任感戰勝了恐懼、使命感戰勝了疲憊。
近期,我國多地降雨頻繁,險情時有發生。7月27日凌晨,四川瀘州古藺縣遭遇強降雨天氣,當地公安局巡防大隊成員在巡邏時發現一輛載有多人的汽車被困水中。救援時,其中一名女童因嗆水身體不適,輔警康安友便在齊胸的水流中奮力將其托舉過肩轉移至安全區域,并及時送醫治療。相關視頻被路人拍下傳到網上后,不少網友為之感動。事后,康安友獲記個人一等獎。
和趙陽一樣,私下里康安友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但同樣因為“穿了這身衣服”,在湍急的水流中冒著危險救人就成了“本能”——他不是不害怕,只是在那一刻忘記了害怕。
類似的情形并不少見。以此次京津冀地區的強降雨為例,無論是分布在城市各處監測雨情、水情的水務工作者,還是搶險救災的解放軍及武警官兵,或者是為維持城市基本運轉而準時到崗的保供人員,他們之所以“雨下得越大越要往外走、往前沖”,也都是因為職責所在、使命所然。截至8月1日6時,北京此輪強降雨已致11人遇難,這其中便有參與搶險救災的消防人員,令人痛心。
“這身衣服”的力量并非只在關鍵時刻顯現。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平日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他們未必能在危急情況下挺身而出;如果沒有長期演練、熟悉預案,極端天氣下,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未必能夠第一時間就位且擔當作為。
某種角度上,“這身衣服”并非特定人群才能擁有。穿工裝的政務服務窗口人員,穿白大褂的醫務工作者,穿橙色工裝的環衛工人,還有諸多沒有統一著裝的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社會分工不同,人們的角色也不同,但無論什么時候、在什么崗位,有責任心、有擔當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一個人對自身職業應有的尊重,是行業乃至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有形的衣服有限,無形的衣服很多。希望更多人能夠將“這身衣服”的職業素養和精神追求“穿”在心里,掂量它的分量,更延伸它的意義。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