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上漲的港股三大指數迎來調整,恒生科技指數早盤一度漲2.5%,最終下跌0.26%,恒指、國指分別下跌0.34%和0.65%,三者皆止步3連漲。
盤面上,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快手發盈喜收漲逾1%,阿里巴巴飄紅,小米、京東、百度均由漲轉跌;光伏股大跌居前,信義能源暴跌20.5%創逾3年新低;近日強勢的內房股與物管股集體熄火,建材水泥股跟跌,大金融股、半導體股、海運股、濠賭股、體育用品股紛紛走低。另一方面,業內預期下半年鋼企盈利轉強,鋼鐵股逆勢崛起,重慶鋼鐵大漲逾11%,連續下跌的電力股終見反彈,石油股、香港銀行股多數上漲,中期稅前多賺1.5倍+繼續回購,匯豐控股午后開盤直線拉升再創階段高價。
具體來看:
【資料圖】
大型科技股走勢分化,快手、網易漲超1%,阿里巴巴微漲,京東跌1%,美團、百度、騰訊微跌。
光伏股大跌,信義系集體下挫,信義能源跌超20%,信義光能跌超10%,水發興業能源跌超4%,協鑫科技、福萊特玻璃、新特能源、福耀玻璃等紛紛下跌。
信義玻璃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該集團期內取得收益126.21億港元,同比減少7.5%;股東應占溢利21.48億港元,同比減少35%;每股基本盈利52.1港仙;擬派發中期股息每股26港仙。公告稱,整體收益減少主要由于人民幣貶值及2023年上半年浮法玻璃產品的平均售價下跌,導致浮法玻璃貢獻的收益較2022年上半年減少13.1%。
建材水泥股集體回落,海螺水泥跌4.26%,華潤水泥控股跌2.96%,華新水泥跌2.9%。
財通證券指出,7月下旬,水泥總體呈下行表現,下跌幅度較小,市場有逐步企穩的跡象。從供給層面看部分省份仍在錯峰,總體連續停產時間較長,對緩解庫存壓力有一定效果,價格上有支撐作用。從需求方面看,市場需求維持低位水平,仍受天氣影響較大,高溫和雨水對施工有壓力。從成本方面看,能源成本有一定下降,但短暫變化對水泥價格沒有意義。
內地教育股跌幅居前,創聯控股跌8.11%,光正教育跌5.56%,宇華教育、希望教育跌超3%,民生教育、中教控股、思考樂教育、卓越教育集團、辰林教育跟跌。
港口運輸股表現低迷,中國外運跌超11%,太平洋航運跌超10%,天津港發展跌3.45%。
中國外運今早公告,注意到公司H股股份于7月31日的價格及成交量出現不尋常波動,指公司一直不時對其股權結構、資金使用效率等進行回顧,并結合市場情況研究可行的資本及其他企業交易或安排,于本公告日期,公司并無意愿推進任何該等交易或安排。
鋼鐵股逆勢崛起,重慶鋼鐵股份漲超11%,鞍鋼股份漲1.72%,馬鞍山鋼鐵股份漲0.62%。
消息面上,機構預計粗鋼“平控”近期或將落地,未來8-12月全國鋼鐵產量存縮減預期。分析指出,減量保價,或有利于鋼廠的利潤修復。昨日中鋼協數據顯示,上半年鋼鐵產量同比增長 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上半年,全國鋼產量5.36億噸,同比增長1.3%;生鐵產量4.52億噸,同比增長2.7%;鋼材產量6.77億噸,同比增長4.4%。
電力股全線飄紅,大唐發電、華電國際電力漲超2%,華能國際電力、華潤電力,中國電力漲超1%。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30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265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
生物技術概念股漲勢居前,藥明康德漲7.55%,康方生物、加科思漲超3%,康希諾生物、和鉑醫藥、榮昌生物、亞盛醫藥漲超2%。
藥明康德業績顯示,2023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88.71億元,同比增長6.28%;歸母凈利潤53.13億元,同比增長14.61%;扣非后歸母凈利潤47.61億元,同比增長23.67%。單二季度實現收入99.08億元,同比增長6.74%;歸母凈利潤31.45億元,同比增長5.09%;扣非后歸母凈利潤28.92億元,同比增長35.42%。
石油股多數上漲,中海油田服務漲3.15%,中國油氣控股、昆侖能源、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股份漲超1%。
國聯證券指出,在俄烏沖突及能源安全保障工作重要性凸顯的背景下,“增儲上產”政策持續推進,疊加高油價驅動上游資本開支提升,油服板塊有望從中受益,行業處于景氣上行周期。
餐飲股繼續活躍,呷哺呷哺漲5.73%,海倫司、海底撈漲超1%。
南下資金凈流入109.48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凈流入49.88億港元,港股通(深)凈流出59.60億港元。
展望后市,興業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國內7月底政治局會議后,市場的政策預期改善、風險溢價從高位回落,這將是中國股市(A股和港股)夏季反彈的主要邏輯,該行認為政策預期改善的窗口期將有望在8月份延續。中國股市的風險溢價有望從高位回落,有利于中國權益資產的價值重估,截至7月28日,港股恒指的風險溢價也快速回落至2021年7月以來的均值之下。把握港股反彈行情的右側,行情節奏將震蕩,但是方向仍將向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