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下半年以來,港股市場整體仍舊呈現震蕩行情,即便政策端不斷出臺諸多舉措,但資本市場反應仍偏平淡,“市場難做”成為了多數投資者的共識。
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仍有少數企業憑借優秀的管理機制,以及具有前瞻性地布局,實現了新的突破。
7月26日,三一國際漲超8%,市值突破400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筆者認為,表面上來看這是有持續的利好消息催化,但背后反映的其實是公司不斷進化的發展趨勢在資本市場的映射。
(相關資料圖)
(來源:富途)
作為國內少數能夠提供“掘、采、運”成套煤機設備的企業之一,也是目前國內產品噸位最大、系列最全、技術最先進的港口物流設備供貨商,三一國際所打造的“礦山裝備+物流裝備”雙輪驅動的核心業務構成了公司近年來業績一路走高的基本盤。2017年至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復合增速44.33%,同期間凈利潤復合增速達到48.51%。
(來源:choice)
過去的優秀業績固然重要,但是資本市場更看重的是預期,而站在當前時間節點,筆者認為這兩大業務大概率還會延續過往的快速增長趨勢,且隨著更多新興業務的孕育成熟,公司的天花板正在不斷抬高。
1)首先是礦山裝備板塊,其主要受煤礦資本開支影響。
一般而言,礦山裝備業務表現與下游景氣度高度相關,近兩年全球能源危機促使國際市場能源價格高企,催化國內煤價一路走高,出于保供考慮,國家相關煤炭保供政策持續出臺,緩解了供需緊張局面。在這樣的高景氣度下,煤炭行業的利潤進入了上行通道,這為后續兩年行業維持較高的資本開支奠定了基礎。
從更長期的角度考慮,我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而“富煤、貧油、少氣”的自然稟賦在短期內難以改變,這注定了保證煤炭供應是實現能源安全自主的重要基礎。此外,煤炭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仍在進行中,淘汰落后產能將會是較長時間內的主旋律,由此帶來的替換需求,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了行業資本開支額度。
由此觀之,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三一國際的礦山裝備業務板塊保持平穩增長的概率是很高的。
2)其次是物流裝備板塊,尤其是其中的港口機械則充分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以及行業智能化發展趨勢。
隨著公共衛生事件過去,全球經濟開始進入復蘇階段,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約95%的進出口貿易貨物量通過海運完成,由此派生的港口機械需求有望繼續維持著較高景氣度。
此外,隨著智能化時代到來,傳統港口作業的弊端愈發明顯,智慧港口的升級改造隨之被提到較高的戰略地位,從而催生了相關港口機械產品的迭代升級需求。
順應這一趨勢,三一國際不斷推出符合行業智能化發展趨勢的新產品,覆蓋正面吊、堆高機、抓料機、集卡等多個產品品類,鞏固自身市場地位。2022年,公司在正面吊、堆高機方面的市占率分別高達69%、65%。
得益于自身優秀的產品力,三一國際的港口機械業務在海外市場亦獲得了廣泛認可。2022年,三一國際的電動正面吊、電動堆高機、電動集卡等產品遠銷新加坡、新西蘭、印度等地,大港機項目也相繼落地新加坡、越南、泰國、印度、柬埔寨、菲律賓等市場。
根據近期招銀國際在參加三一國際珠海港機生產基地的反向路演內容,三一國際有信心2023年和2024年港口機械的海外收入可以實現大幅增長。此外,得益于龐大的海外市場,公司的伸縮臂叉車業務營收有望在2023年跨過10億元人民幣大關,2024年或能翻倍增長。
3)除了兩大穩固的核心業務基本盤之外,三一國際還注重“晴天修屋頂”,不斷吸納優質資產,探索更多增長點。
自2019年以來,三一國際加快了擴張步伐,通過收并購以及合資等多種模式,逐步完成了對機器人、鋰電裝備、油氣裝備等業務的覆蓋,形成了更多潛在增長點。
以機器人為例,該產業雖然仍在產業發展初期,但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機器替代人力”帶來生產效率提升的邏輯不斷強化,在此布局不僅有利于公司集團內部生產效率提升,也能捕捉新能源、醫療、化工、交通等其他行業智能化轉型帶來的龐大機遇。
三一國際將其一貫的優秀產品研發能力遷移至此,從智能產線、智能立庫、智能叉車和AGV四個方向進行針對性布局。2022年,三一國際推出了王牌C6電動叉車等產品,正是符合新能源汽車產業智慧升級的發展方向。
此外,三一國際還通過并購三一技術裝備和三一石油科技完成了對鋰電裝備以及油氣裝備的業務覆蓋,體現了大股東對于三一國際全力支持,且這兩個子公司預計可以在今年實現并表,有助于三一國際業績再上一個臺階。
總的來看,三一國際能夠突破新高的秘密在于不斷進化,在做優原有業務的前提下,向其他領域的機械設備持續擴張,不僅能夠帶來更多增長動能,還能平抑單個行業周期產生的波動。即便經過一輪上漲,考慮到其業績增長的確定性和廣闊空間,當前不足19倍的市盈率也不算高,對于其今年中期業績可以留有多一分期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