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軍工央企重組動作不斷,昨日軍工板塊迎來一起重大的合并重組。
(資料圖)
受此影響,今日,中航電測高開16.04%,隨后漲停,報57.91元/股,總市值342.91億元。
軍工板塊表現活躍,中海達漲超8%,中無人機漲超3%,航發科技等跟漲。
昨日,中航電測公告,擬向航空工業集團支付174.42億元對價,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航空工業成飛100%股權。
本次交易完成后,航空工業成飛將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資料顯示,重組前,中航電測的主營業務為飛機測控產品和配電系統、電阻應變計、應變式傳感器、稱重儀表和軟件、機動車檢測設備等產品的研制生產。
而航空工業成飛成飛集團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制造商。
在軍機方面,集團研制生產了殲5、殲7、梟龍、殲10、殲20 等系列飛機數千架;
在民機方面,集團與成飛民機公司一道承擔了C919、ARJ21、AG600機頭的研制生產;
在無人機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中無人機是國內大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的領軍企業。
此前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順利進入運營。華西證券曾稱,成飛作為國內唯一的大飛機機頭供應商,后續將持續受益于國產大飛機起量。
因此,交易完成后,中航電測將新增航空裝備整機及部附件研制生產業務。
實控人將發生變化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航空工業成飛凈資產評估值為240.27億元,增值率88.5%,其中國有獨享資本公積65.85億元。本次國有獨享資本公積未納入標的范圍,標的公司100%股權作價為174.42億元。
公告還稱,目前,中航電測的總股本為5.91億股,本次交易擬發行股份數量合計20.86億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26.77億股。
同時,航空工業集團持有中航電測的股份大幅增加,持股比例從交易前的0.62%變為78.07%,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漢航機電、漢航集團、中航產業投資的持股比例相應下降至5.74%、5.28%、0.45%。
盈利能力提升
此外,重組完成后,中航電測的盈利能力提升,凈資產及凈利潤規模顯著增加,每股收益及凈資產收益率也有所上升。
以去年為例,中航電測的營業收入將由1.023億元上升至38.9億元;歸母凈利潤由虧損463.88萬元變為盈利1.51億元。由此可見,航空工業成飛去年的營收超670億元,凈利潤在13億元以上。
此外,針對未來的業績,航空工業集團承諾:若本次交易于2023年實施完畢,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各會計年度,成飛航產應實現的承諾凈利潤數分別不低于1609.61萬元、1630.12萬元、1698.78萬元,航空工業成飛母公司、成飛民機等應實現的承諾收入數分別不低于651.53億元、660.86億元、699.7億元;
如本次交易于2024年實施完畢,在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各會計年度,成飛航產應實現的承諾凈利潤數分別不低于1630.12萬元、1698.78萬元、1712.92萬元,航空工業成飛母公司、成飛民機等應實現的承諾收入數分別不低于660.86億元、699.7億元、749.42億元。
展望未來,中信證券認為,本次成飛集團擬被注入中航電測,是自2017年沈飛被注入中航黑豹以來,航空工業集團推出的又一次重磅資本運作。政策引領下,各央企已進入改革快車道,軍工板塊情緒有望得到進一步催化。
從基本面角度看,軍工行業有計劃屬性,免疫宏觀經濟波動,且行業正處于“十四五”黃金發展期,具備長期配置價值。1)航空工業作為軍工集團資本運作先行軍,有望持續推出“組合拳”;2)在板塊熱度帶動下,基本面向好的產業鏈公司也有望受到拉動。
中信建投認為,當前軍工板塊正處于景氣切換的關鍵節點,板塊高性價比更加凸顯,2023年軍工國改有望密集落地,板塊估值有望實現切換,加配軍工板塊正當時。配置上,核心推薦高景氣龍頭,重點關注軍貿、國改受益標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