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間,高盛將天賜材料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28.8元,即下跌逾31%。
而就在幾天之前,高盛曾將A股存儲器龍頭兆易創新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77元/股,即下跌30%,這導致兆易創新股價在第二天下跌近5%。但第三天,兆易創新的股價就企穩了。那么,這一次,同樣被高盛“唱空”的天賜材料,又會受多大影響呢?
【資料圖】
該股早盤曾一度跌近5%,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截至午盤,公司股票跌3.14%,報40.35元,成交額超11億元,總市值776.9億元。
從近期發布的券商報告來看,國內多數研究機構仍然看好天賜材料。5月至6月份期間,天風證券、中信證券、東吳證券、華西證券均給予了該公司買入或增持評級。國信證券在7月份發布的研報中,也表示看好產能加速出清的電解液環節中的頭部企業天賜材料等。
公開資料顯示,天賜材料成立于2000年6月,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兩大業務板塊。該公司是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的國際一流精細化工企業,電解液龍頭企業之一。
該公司于2014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也曾是一只超級大牛股,2019年-2021年期間,公司股價漲幅超過13倍。2022年以來股價經過了回調,但市值仍在800億元左右,公司最新股價為40.64元/股。
據公司2022年年報披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3.17億元,同比增長101.22%;歸母凈利潤57.14億元,同比增長158.77%,延續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鋰離子電池材料業務實現營收208.22億元,同比增長113.94%。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22%,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數據,天賜材料電解液的國內市場份額由2021年的29.2%提升到2022年的38.0%,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穩固。
不過,今年一季度,天賜材料業績有所下降,單季營收為43.14億元,同比下降16.22%;凈利為6.95億元,同比下降53.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5億元,同比下降53.62%。
對于最新訂單情況,天賜材料工作人員今日表示,公司目前訂單是正常的,二季度的訂單量比一季度環比上升。
從整個行業來看,近年來,在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高速增長,帶動動力電池需求量大幅擴張,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705.8萬輛和688.7萬輛,分別實現增幅96.9%和93.4%。同時我國新型儲能建設需求愈發強烈,各地政府部門紛紛發布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儲能鋰電池需求也隨之不斷上漲,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4.5%。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我國鋰電池產量為750GWh,較2021年同比增幅超130%。
在鋰電池產量不斷增長下,電解液、鋰電隔膜等原材料需求也隨之擴張,為滿足市場需求,企業積極擴產,產量快速增長,全球85%的電解液生產于中國地區,2022年我國電解液產量為86.8萬噸,同比增長78.4%,全球電解液產量為101.8萬噸,同比增長80.7%。
隨著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出貨量增長,其對電解液以及上游溶劑需求帶動進一步增強。2018-2022年全球電解液溶劑出貨量不斷擴大,2018年出貨量不足20萬噸,至2022年出貨量達92.4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49%。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解液溶劑出貨量將超200萬噸,2030年將超560萬噸。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天賜材料已經是鋰電池電極液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一體化成本優勢顯著。在電解液行業周期底部,公司有望憑借成本優勢和海外電解液產能先發優勢,進一步擴大全球電解液市場占有率。此外,公司積極布局磷酸鐵、粘合劑等鋰離子電池中所涉及的材料,隨著新產品的放量和產能的進一步擴增,預計將增厚公司業績。
天風證券也認為,天賜材料的成本優勢來自一體化布局,并且隨著以LiFSI為首的添加劑自供比例提升以及上游材料的保供布局,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還會進一步加強。該機構預計天賜材料2025年歸母凈利潤82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