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航班疑似起飛階段突然爆胎,高速滑行時被迫中斷起飛,18人因此受傷。爆胎這種事在飛機上不算非常稀少,畢竟龐大的噸位和速度,都要靠幾個起落架承受,難免出現問題。同時,為了給起落架降低壓力,尤其是剎車盤工作時的溫度,設計人員可謂絞盡腦汁。
(國泰客機中斷起飛,返回停機位后可以看到有輪胎損壞)
(相關資料圖)
有網友就注意到了運-20的主起落架,在輪轂上多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同樣的設計也可以在部分大型民航飛機上見到,比如空客的A330和A350。但是其他飛機上又并不常見,比如美軍C-17上就沒有。這個設備,其實就是“剎車冷卻風扇”。那么,這種裝備有何用途?又能給運-20帶來哪些特殊優勢?
(運20輪胎上,配備了剎車冷卻風扇)
【剎車能耐3000度,為何還要用風扇】
目前大型客機,最大起飛重量有些超過了300噸,如此龐大的飛機,使用和普通100多200噸飛機的跑道是一樣的,基本都在3000米左右,如何在有限的跑道長度內安全將飛機停下來,就需要一套強大的減速系統,正常飛機減速就依靠三種:減速板、發動機反推和剎車,飛機降落消耗的大部分能量,約70%都消耗在機輪剎車上了,減速板占20%左右,反推10%左右,而且后兩者只在高速滑跑中起作用。
那么就出現了一個疑問,碳剎車可以耐受3000度的高溫,中國的運-20也采用了這種材料,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安裝這種風扇?
(飛機巨大的動能,絕大部分被剎車盤吸收轉換成了熱能,熱量之大可想而知)
【碳剎車,有個怪脾氣】
空客是上世紀70年代的民航制造業的后起之秀,先后熬死了洛克希德公司,麥道公司,最近幾年,勢頭又壓制住了波音公司,在高端遠程客機上,兩家基本平分秋色,空客的A330/A350和波音777/787打得難解難分。
對于航空公司而言,一款客機除了基本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之外,出動時間,出勤率就是生死線,空客公司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新型碳剎車雖然重量輕,耐溫高,壽命長,摩擦力大等優點,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較怪異的特點。
炭剎車在低壓和高壓磨損最小,中等壓力磨損反而最大,這一點和老舊的鋼剎車完全不同。鋼剎車的磨損和壓力成正比,壓力越高磨損越大,成線性增長關系,駕駛老飛機的飛行員更換新飛機之后,頻繁在中等溫度區域時踩剎車,反而會造成最大的磨損,所以碳剎車要么就輕輕用,要么就拼命用,就是不能折中,這是碳剎車的獨特之處。
(紅色鋼剎車與黑色碳剎車,在不同能量區域時的磨損度對比,特性一目了然)
為此空客飛機的起落架供應商梅西耶布加迪公司建議,為了延長剎車壽命,運行建議應注重把剎車溫度維持在低磨損區。簡單來說,為了延長剎車壽命,應該在低溫區或者高溫區多使用剎車,中溫區減少使用,80-250度之間是危險的中溫區域,要盡量避免長時間在該期間使用剎車。
(碳剎車在中等溫度狀態下,損耗最大,損耗與溫度不是簡單正相關,而是波動變化)
【給起落架降溫,很受客戶歡迎】
為了為客戶節省費用,該公司給起落架安裝冷卻風扇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滑行,起飛前,降落滑跑過程中,停機時候都可以使用冷卻風扇,可以消弱剎車的磨損,也可以消除起落架輪艙過熱造成的起火風險,地面停機時候,借助冷卻風扇,可以盡快給剎車降溫,這也提高了周轉效率。
(客機從落地到停泊時間較長,期間可以用風扇協助降溫,大幅縮減運轉時間)
剎車冷卻風扇是空客公司的怪招,在其他公司產品上并不太多,而有些航空公司會自己選擇配置移動的冷卻設備。這些冷卻設備設計五花八門,但原理與輪轂冷卻風扇基本相同。區別就是這些設備需要抵達停泊位后才能被地勤安裝使用,用完還需要再撤除,這都是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
(有些航空公司會使用這種外置的移動冷卻設備,有些則就地取材用紙板和大桶水降溫……)
中國運-20作為軍機,采取這種設計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周轉效率,不依賴地勤就能快速實現自我冷卻,盡快恢復升空能力。無論是出國執行任務,還是在野外簡易機場起降,運-20都不需要依賴地勤設備降溫,實戰能力自然更強,更方便。
(剎車冷卻風扇結構示意圖,利用電機帶動一個葉盤實現通風,其實并不復雜)
【國產炭剎車,打破壟斷】
再來說說這個碳剎車盤,它的主要優勢在于密度輕,減重效果良好,碳/碳剎車盤的密度為1.5~1.9 g/cm3,鋼的密度為7.8 g/cm3,優異的高溫熱穩定性,在1200~1500℃條件下,其強度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所以高溫耐磨性好;同時,由于熱膨脹系數小,導熱性能好,抗熱震能力強,剎車盤不易產生熱翹曲變形及表面龜裂現象,使用壽命長,比粉末冶金剎車盤壽命提高3~4倍。
(碳剎車可以承受3000度高溫,而一般鋼鐵在1500度就已經融化了)
炭剎車工作過程中無卡滯,剎車力矩平穩,而且抗卡滯能力強,剎車過程平穩可靠,而且耐高溫,高溫力學性能優良,使用工作溫度高達2000℃以上,極限3000度,是目前最好的飛機剎車盤材料。
碳剎車盤是大飛機的一項關鍵技術,外國一直對此嚴格保密,長期以來,中國剎車盤技術一直落后。但經過20多年的努力,1998年成功研發第一款碳/碳剎車盤在殲-10飛機上首飛成功,這是軍用飛機的一大技術成功,為此剎車系統節省了不少于30%的結構重量,而且延長了使用壽命。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殲10戰機都是一款“爭氣機”)
2003年碳/碳剎車盤獲中國第一個TSOA技術標準批準書,隨新舟60飛機飛出國門。中國碳剎車盤技術,還殺進了國際市場,開始給波音737飛機和A320 飛機供貨,為國家節省了大量寶貴的外匯。
2008年,中國研究成功更先進的碳/陶剎車盤,在成都某飛機上首飛,可以做到全球唯一一個能在1500度高溫下、材料各項性能不衰減的剎車盤,這種技術,也用于沈飛的殲-15艦載機上,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殲15開始使用更新型的剎車材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