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港股盤后,阿里影業(1060.HK)披露了最新財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一年內)業績。
【資料圖】
經調整EBITA翻番,雙擎戰略成效及經營韌性凸顯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阿里影業實現總收入35.20億元,與上一財年基本持平;經調整EBITA為2.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6%。
這么來看,阿里影業此次財報最大的亮點,在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而且,筆者發現,這也是阿里影業連續三個財年實現經調整EBITA盈利。
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果,與阿里影業堅定執行的“內容+科技”戰略是息息相關的。需要指出的是,自2018年6月阿里影業對外公布這一戰略起,至今跨越了外部動蕩劇烈、行業洗牌加劇的三年。因此,阿里影業的變化,也是這幾年行業變革與企業轉型的一個領先樣本。
從影院票房來說,去年全年全國大盤只有300億出頭,處于歷史性低位,要知道今年僅一季度的票房就達到了接近160億。
(來源:燈塔研究院)
顯然,在去年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影企步履維艱是必然的。據市場對于21家上市影企2022年財報統計顯示,其中18家收入下滑(11家降幅在30%以上),15家凈利潤下滑(12家降幅在60%以上)。另外,14家仍處于虧損階段。
不過,今年隨著經濟趨于好轉,電影行業明顯回了一波血,影企業績也有不同程度的修復。據不完全統計,多家上市影企也在今年一季度實現扭虧。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阿里影業本次財報也覆蓋了2023年一季度,但主體時間還是在去年。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票房約170億,其中一季度就達到了140億,二季度顯然乏善可陳。另外,四季度受多因素影響,行業波動加劇,這對于阿里影業的業績影響也不可謂不小。
(來源:燈塔研究院)
所以,阿里影業本財年收入增長承壓,基本在預料之內,但好在波動幅度不大,說明公司內在的韌性還是比較明顯的。
今年以來,行業復蘇預期正逐漸兌現,加之AIGC加持,影視板塊備受資金青睞,估值獲得持續修復??紤]到外部的一些主要風險因子已落地,后續優質內容有序供給,行業繼續恢復趨勢仍獲看好,同時AIGC開啟新一輪生產力革命,并將率先在游戲、影視等內容該領域落地。在這樣的市場共識下,像阿里影業這類頭部互聯網影企尤為值得關注。
影視ETF(159855)自去年10月底觸底以來
(來源:富途)
業務“三板斧”:內容“穩”,科技初露AI鋒芒,IP商業化多線推進
鑒于上述,阿里影業之所以實現韌性增長,表現出逆周期性,除了堅定執行“內容+科技”戰略之外,也離不開業務層面的多元化布局,三大業務板塊共同拉動阿里影業的業績增長,且彼此間存在高度協同性。不妨結合此次財報,針對這三大業務板塊來進行逐一分析。
1)內容:輸出穩定、質量高,儲備充足
上文已提到,報告期內,影視行業整體仍處于下行周期,阿里影業內容板塊收入波動,這在所難免,但從幅度來看,仍顯著好于大盤。報告期內,阿里影業該分部收入約17.09億元,同比減少約12%,同期大盤同比下跌26%。
阿里影業表現出的這種阿爾法屬性,根本在于逐漸成體系的內容布局能力---以深度布局院線電影+劇集自制為核心路線,不斷拓寬品類,提升優質內容的穩定輸出能力。
院線電影方面,公司于報告期內參與出品和發行的電影達26部,覆蓋喜劇、愛情、劇情、動畫多個品類。其中12部位于同期票房TOP20,包括春節檔亞軍《流浪地球2》、暑期檔冠軍《獨行月球》、暑期檔亞軍《人生大事》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上映的《保你平安》與《鈴芽之旅》,可見阿里影業對于優質內容的眼光依然精準。
劇集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工作室繼續推出包括《熾道》、《點燃我,溫暖你》、《重生之門》、《她們的名字》等多部高人氣、高口碑作品,覆蓋青春、懸疑、都市情感等多種題材,劇集自制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來源:業績公告 | 格隆匯制)
復蘇是貫穿今年全年行業發展的主基調,考慮到去年處于歷史性低位,今年恢復彈性較大。對于阿里影業而言,不論是電影,還是劇集方面,公司都有著充足的優質儲備,從而確保了未來持續的增長。
(來源:業績公告 | 格隆匯制)
2)科技:“淘麥VIP”會員規模持續增長,打造數字人試水營銷新模式
科技業務是阿里影業的第二大支柱,依托豐富的數字化產品矩陣,賦能文娛產業鏈。報告期內,該板塊收入為12.68億元,與上一財年基本持平。
根據過往業務結構來推斷,估計目前該分部收入主要還是來自以淘票票為核心的票務服務收入以及鳳凰云智系統服務收入。
在線票務平臺淘票票的重要性首先是不言而喻的。而以淘票票為基礎,聯合大麥,在2021年7月上線“淘麥VIP”,建立了行業首個“電影+演出”聯合會員體系。相比于此前淘票票的等級積分會員制和大麥的付費會員制,“淘麥VIP”采用的是積分成長制。
(來源:公開網絡)
如上圖所示,該成長機制的會員認定條件,基本上鎖定了“淘麥VIP”會員必然是較為活躍的觀影/演出用戶。且會員的基礎準入條件,也決定了這些用戶具備較為可觀的消費力。
就此可見,高品位、高粘性,構成了“淘麥VIP”用戶的核心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高質量用戶既是電影市場的核心消費群,也是線下文娛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持者。為了讓這些用戶更長久地聚攏并活躍于淘票票和大麥平臺,權益建設便成了“淘麥VIP”業務發展的一大重點。
阿里影業在財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通過繼續優化“淘麥VIP”會員體系,帶動了會員規模的大幅增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淘麥VIP”會員規模已突破1500萬,六個月內大幅凈增約500萬。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影業還在探索智能數字科技業務。例如,在2022年七夕正式推出首個超寫實虛擬偶像——數字人“厘里Leah”,正式成為“淘麥VIP”的品牌代言人,并與《鈴芽之旅》展開跨次元聯動,為未來數字人與影視劇內容融合營銷新模式奠定基礎。
據悉,“厘里”出道不久就已經通過代言、直播、數字藏品等多種形式,與英特爾、MLB、三星,奈飛等多個國際品牌合作。隨著阿里影業對智能數字科技的持續探索,“厘里”未來也將會嘗試參演劇集、綜藝、動畫或電影。
在筆者看來,這算是阿里影業借助AI來創新電影宣發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未來有望大力布局AIGC對于業務的融合應用,大幅提升業務效能指日可待。
除了淘票票這類2C票務平臺之外,2B票務服務平臺鳳凰云智,是阿里影業科技板塊的第二大主力。上市以來,持續領先同業。報告期內,鳳凰云智繼續保持行業出票影院數量的第一名。
3)IP衍生及商業化:收入維持雙位數增長,產業化布局穩步推進
除內容和科技之外,IP衍生及商業化板塊是阿里影業的一條新增長曲線,目前增長可觀。報告期內,該分部收入約5.44億元,同比增長23%。
IP衍生品帶來的非內容收入,仍是中國文娛產業未來的一片藍海,以電影市場為例,美國70%以上來自于非票房收入,而中國非票房收入占比只有20%。所以,未來仍大有可為,對于這塊市場蛋糕,阿里影業的創新探索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
一是依托旗下潮玩品牌“錦鯉拿趣”,將自有IP與影劇結合,打造各種潮玩周邊產品。這樣一來,借優質作品的高人氣和不同調性,既可以擴大自有IP的影響力,增強變現能力,同時通過實戰經驗的積累,優化IP運營能力和效果。
二是持續發掘外部優質IP,擴大IP池,從而可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例如,報告期內,阿里影業與三麗鷗達成協議,獲得凱蒂貓、美樂蒂和雙子星等26個形象在在中國大陸開發及銷售衍生產品為期五年的獨家代理權。
三是協同集團電商生態,拉動相關品類商品GMV有效增長。報告期內,阿里影業通過打造跨品類特色商品及季節性創新產品,使天貓模玩類目的成交規模同比增加27%。
結語
綜上,雖然影視業近年來所受沖擊不小,阿里影業的業績有所波動,但經營韌性依然凸顯。對于公司而言,這不僅得益于前瞻性的戰略布局,也是戰略堅定執行的成果,同時商業模式也得到了持續驗證。
短期而言,隨著行業持續復蘇,阿里影業優質內容儲備陸續釋放,今年業績大概率會有不錯的回彈力。從長遠來看,影視業已經過多年來的供給側出清,引入AIGC推動行業新一輪降本增效革命,市場對此共識較為一致。影企將借此打開長期空間,尤其是在電影制作和發行環節,目前已有不少影企也在部署這項新技術。而阿里影業今年的躬身入局,正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另外,相比其他傳統影企,阿里影業天然具備互聯網基因,未來依托AIGC的技術能力在影視業實現應用落地,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屆時也有望迎來效率提升和利潤釋放的新周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