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中國國旅改名為中國中免。基于此次證券名字的調整,市場歡騰不已,在6個交易日之內大漲58%,其中3個漲停。后來,股價一路上揚,累計大幅上漲200%。
瘋狂之后,一路下跌。今年5月4日,中免再度大跌5%,創下更名以來新低。更為夸張的是,短短3個多月,中免跌幅高達40%,期間并無像樣反彈。
其實,中免還是內外機構的重倉股。截止今年一季度末,328家公募基金持股9264萬股。外資方面,持股市值301.3億元,持股比例高達11.42%,位列A股總榜單第13名。
(相關資料圖)
這樣一只濃眉大眼的免稅白馬,為何會如此跌跌不休呢?
01
從去年11月1日至春節之前,包括免稅在內的大消費板塊迎來了一波扎扎實實的反彈行情。中免也從最低的156.5元一路大漲至239.99元,期間最大漲幅高達53%。
當時,市場交易的邏輯很簡單——疫情放開了,線下消費場景會回歸,經濟會呈現強復蘇態勢。當然,市場也預期口岸免稅、離島免稅火熱的消費都會回來。
但春節之后,經濟強復蘇落空,消費持續萎靡不振。今年4月,社零兩年復合平均增速為2.6%,而3月是3.3%,2月是5.1%。消費不僅不及預期,且逐月放緩了。
具體到免稅這塊,分兩部分來看。離島免稅方面,據海南統計局數據,4月海南免稅銷售額為42億元,日均1.3億元,不及2021年同期的46.73億元。
口岸機場方面,沒有具體數據,但可以從機場流量來追蹤。今年3月,港澳臺及國際航線客流量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21%,不及市場預期。其中,上海機場3月境外旅客為83.62萬人,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25.5%。4月境外旅客為99.17萬人,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0.9%。
當然,中免股價的持續下跌,跟宏觀大市以及消費板塊較為萎靡的行情無不關聯。年后,整個大消費板塊持續下跌,回撤幅度高達15%左右,一些細分領域的龍頭,包括海天味業、五糧液亦回撤特別明顯。中免也受到板塊β行情的拖累。
如果拉長時間看,中免本輪見頂時間在2021年2月18日,至今跌幅達到63.8%。而在218之前的幾個月被市場持續爆炒,股價見頂時間與很多消費龍頭都是同一天。
當時,PE-TTM估值已經達到100倍以上,出現較為明顯的估值溢價了。后來2年多時間,一直還過去高估值的債。
02
疫情三年,對于中免而言,似乎并沒有受到很大沖擊,反而有些受益,尤其是2020-2021年。
2020-2022年,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9.65%、28.67%、-19.5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2.64%、57.23%、-47.89%。這里有一個大背景,前兩年疫情控制較好,全國也只有局部零星疫情,對于線下客流影響不大,而去年因為上海疫情封控導致全國疫情形勢壓力陡升,對線下客流影響頗大。
在三年疫情期間,出入境旅游出現斷崖式下跌,那么也意味著機場口岸免稅業務基本缺失。不過,中免卻保持了業績的較好增長,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包括離島免稅業務以及線上有稅業務。
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中免有稅業務體量特別小,規模僅僅11.49億元。而當年免稅收入為458.18億元,較2016年的87.8億元暴增420%,年復合增速高達73.5%。這期間也包括了收購日上中國、日上上海等機場口岸免稅業務。
疫情之后,中免大力發展有稅業務,2020年就做到了將近200億的規模。到了2022年,有稅業務高達279.74億元,反超免稅收入,成為中免營收的“頂梁柱”。
所謂有稅商品,即免稅商品補交稅款之后,通過線上的方式在國內銷售。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比免稅要低很多,大致也就20%-30%,去年掉到了17.4%。
中免在機場口岸免稅業務缺失的大背景下,實現了較好的韌性表現,主要還是離島免稅業務有一個爆發。
2019-2021年,海南省免稅銷售額分別為135億元、275億元、505億元。2022年受到疫情沖擊,下滑至349億元。其中,疫情比較嚴重的4月、5月、9月、10月,同比分別大幅下滑77.4%、55.2%、69.1%、53.7%。
由于機場口岸免稅業務缺失,各大免稅運營商有足夠動力去打價格戰,搶奪有效的客源。并且直營免稅店利潤空間比口岸機場要大很多,也有降價促銷的空間。因此,中免免稅這塊業務的毛利率下降較快,從疫情前的50%下降至去年末的39.4%。
一方面,免稅業務本身毛利率下降不少。另一方面,營收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有稅業務超過免稅業務,而前者毛利率較低。兩方面的因素導致中免毛利率持續下降。2019年,毛利率還有49.4%。2022年已經掉到28.4%了。
毛利率下滑超過21%,但同期凈利率表現良好。209-2022年,凈利率分別為11.29%、13.95%、18.27%、11.37%。
把費用率拆分看,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變化不大,主要是銷售費用率大幅下滑。2019年為31%,2021年為5.7%,2022年為7.4%。這背后的邏輯是機場口岸免稅業務缺失,不用花費那么錢給機場那么多租金了。
03
疫情之前,中免保持了絕對的高速增長。疫情之后,業績增速降下來了。從2023年開始,未來業績會回歸到疫情之前的軌道上來嗎?對此,一些投資者會有一些困惑。
第一,離島免稅、線上有稅在疫情期間強勁的表現,是否具備較好持續性?
此前,海外嚴重的疫情導致奢侈品消費回流現象明顯。2020年,中國出境游人數僅2023萬人,同比大幅下滑86.9%,而國內奢侈品消費占比達到70-75%,同比大幅提升40%-45%,形成鮮明對比。
這也導致海南免稅業務出現了井噴。2020年海南省免稅銷售規模同比足足翻了一倍。疫情無法阻止高端消費品的需求,代購的比例應該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疫情后時代,出入境全面放開,國內消費又有多少比例再度流向海外呢?海外消費者又有多少回流呢?
海南離島免稅業務這一塊,在疫情期間出現了競爭加劇現象,尤其是以王府井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據東吳證券統計,截止今年1月,王府井在建項目落地后,經營面積將達到15%左右,到時候中免營業面積占比將縮小至60%(比例不是固定不變的)。此外,海旅將達到14%。
第二,伴隨機場口岸免稅的復蘇,中免與上海機場的價格會怎么談?
2021年1月29日,上海機場披露與中國中免最終博弈后的結果——《關于簽訂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協議的公告》。對于上海機場而言,前的合同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頂”,其中上不封頂是指保底銷售提成vs實際銷售比例提成,誰高取誰。而簽訂新補充協議之后,變成了“下不保底,上有封頂”,而這個封頂基本上是原有合同協議的底。
這份補充協議顯然對中免是利好的,畢竟可以少付出很多成本。但到了2026年,兩者需要重新簽訂協議,上海機場的議價權應該會回歸,但應該也不至于達到疫情之前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頂”如此強勢的地步。
不過,疫情政策調整放開,整體還是有利于中免的,必然機場免稅這塊蛋糕還是比較大的,可以為中免現有業績基礎上提供增量。要知道,2019年中免可明確營收來源的機場免稅營收合計280億元。
第三,海南全島封關,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今年4月,海南省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島封關運作各項準備工作任務均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將在2025年底前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
海南作為未來的自由貿易港,除了負面清單目錄外均要實行零關稅。但免稅商品除了免除關稅外,還免消費稅和增值稅。到了2025年底前海南島封關了,中免的價格優勢會有所收斂,毛利率或許會承壓。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調整放開,整體對中免是利大于弊的。未來,免稅行業仍然是一個高速增長的賽道,且離天花板還很遠,而中免擁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仍然具備良好的成長性。
04
中免股價經過大幅回撤之后,估值出現大幅回歸。如果看終端行情顯示,PE-TTM高達60.26倍,似乎還非常高。不過,按照今年預期的利潤大致計算,PE已經不足30倍了。
這個估值水平在中免股價歷史上,也算是比較低的了。對于投資者而言,也不用太過悲觀了,畢竟基本面邏輯沒有動搖,成長性還在。(全文完)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