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陸金所控股(06623.HK)正式登陸港交所。至此,陸金所控股在港交所及紐交所兩地擁有雙重主要上市地位。
(相關資料圖)
對陸金所控股來說,雙重主要上市可以使公司接觸到更廣泛的私人及機構投資者,有助于配合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重心。
通過上市文件,格隆匯得以梳理出陸金所控股這幾年的發展脈絡:對內穩健經營提升效率,以更好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對外聚焦優勢業務,借助精細化運營加深護城河,并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在基本盤穩健的基礎上,根據環境變化及時調整,為跨過波谷創造條件,為攀登波峰打下基礎。
一、穩健經營,提升業務彈性
財務數據最為直接反映了一家企業過去的經營情況,也是市場上大部分人會首先關注到的方面。
2017年-2021年,陸金所控股的營業收入從278.19億元增長到618.35億元,同期公司凈利潤60.27億元增長到了167.09億元,營收、利潤幾乎始終保持著上升態勢。
2022年,這一情況有所變化,公司全年營業收入581億元、凈利潤88億元。對此,市場上出現一些關于陸金所盈利能力的擔憂,但也有部分觀點認為這并未改變陸金所長期價值上升的趨勢。
如何理解數據背后的邏輯?
2022年,受到宏觀經濟影響,小微企業更容易受到周期波動影響的屬性決定了非傳統金融服務業必然會受到不小的壓力。
但萬物皆有周期,縱觀企業發展史,優秀的公司往往能夠憑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盡可能減少外部環境對自身業務發展的影響,并能抓住一切向上的機會實現更強勁的增長。
自2022年開始,陸金所控股主動進行一系列經營調整,將資產質量目標置于規模增長目標之上,業務聚焦服務優質小微企業主,并結合具體區域及行業實施差異化經營政策。
尤其自2022年第三季度起,陸金所控股進入業務調整第二階段,實施精細化經營策略,成本收入比率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48.8%降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46.3%。
需要注意的是,小微企業往往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在宏觀經濟向好的過程中,往往是大企業基本面全面改善而后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全面復蘇,這也意味著小微企業的基本面改善時點相對較為滯后。
多項指標顯示,中小微企業已進入上升通道。4月9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公布,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3,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上升1.3點,升幅為2020年四季度以來最高。
據上市文件,經過調整信貸政策、業務調整及經營效率提升兩階段,陸金所控股的“U型復蘇”策略才會進入第三階段--“恢復持續增長及盈利”,也即向好的宏觀環境會為陸金所的業務恢復正常提供快速通道。當然,恢復的具體時間和程度還需要至少接下來連續幾個季度的具體數據加以佐證,才能得到確認。
總的來看,在行業整體遭遇巨大挑戰的時候,陸金所控股積極做出了戰略調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部沖擊,并保持著行業相對優勢地位沒有改變。
二、聚焦小微融資服務
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公司的商業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長天花板。
目前來看,陸金所控股的主營業務是為小微企業主提供獲取普惠型融資產品服務的便捷渠道,使得金融機構合伙伙伴與小微企業能夠雙向高效觸達。
從經濟結構來看,小微企業被稱作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單個企業看著不起眼,但總體蘊含的能量卻相當驚人。據灼識咨詢,2021年,小微企業貢獻了中國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業機會以及60%的出口總額。然而,2021年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總額占比僅為26%。
這也不難理解,在以傳統銀行為主體的信貸體系中,充足的抵押品和充分的信用記錄是重要的考量指標,而小微企業往往規模較小、缺乏往期信用記錄,且缺少足夠實體資產和現金流,因此其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截至2021年底,中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余額為人民幣20.8萬億元,對應過去五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7.9%,且預計到2026年底將進一步增至人民幣42.7萬億元,對應復合年增長率為15.5%。由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賦能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比例由2017年的7.8%升至2021年的12.9%,同期貸款余額以44.9%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賦能的比例預計將于2026年進一步升至14.1%,貸款余額以17.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超過整體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長率。
從行業整體來看,非傳統金融服務機構通過減少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拓展了普惠金融的交易邊界,創造新的交易動力。據上市文件,近年來,陸金所控股,不斷完善線下線上一體化渠道,設計機制靈活的產品,提升風控管理能力,以更好滿足小微企業主通常需要于短時間內獲得件均較大、期限較長的貸款的需求。
近年來,為更好支持制造業、運輸業、居民服務業等重點行業小微,陸金所控股結合區域產業特點,推出行業小微扶助計劃,截至2022年底,該計劃累計支持近40萬名小微企業主共獲得資金1,427億元。
“大數據技術是我們能夠提供這種靈活性的關鍵”,據上市文件,憑借十余年積累的專有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動態風險模型,陸金所控股已具備可將小微企業主個人及其業務視作整體以進行評估的獨特能力,以此實現更為精準的信用評估,以商業可持續的方式為小微企業主提供件均更大、期限靈活的產品。據上市文件,公司賦能的一般無抵押貸款件均金額已從2020年的16.45萬元增至2022年的24.02萬元,有抵押貸款的件均金額從2020年的39.05萬元增至2022年的43.87萬元。
除穩健的數據驅動型風險管理系統,陸金所控股已在服務的每個環節嵌入尖端技術,2021年,陸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陸慧融推出業內首個AI貸款解決方案“行云”,該流程采用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光符識別技術,并在流程中大量使用視頻。據悉自推出以來,已有累計63.9萬客戶通過“行云”獲得借款1,672億元。
三、求變:角色轉型與提升價值
站在長期視角,除了融資服務以外,小微企業主其實往往更需要一些商業資訊、產業資源等要素,有利于其更好應對市場波動,實現內生性增長,從加快自身實力積累。
有鑒于此,陸金所控股并未局限于提供融資服務,而是打造了小微企業主增值服務平臺“陸店通”,將眾多小微企業及小微企業主連接起來,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之外,還囊括了越來越多的服務提供商,為小微企業帶來信息交流論壇、網絡社交及全套數字化SaaS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這有利于延長公司客戶生命周期并提升客戶價值。
截至2022年底,陸店通已有25萬名注冊用戶,其中包括13萬名C端用戶、12萬名B端用戶。且經過2023年前兩個月,總用戶數量在此基礎增長約5倍,預計已突破100萬人。
結語
站在當下來看,穩增長的基調已給小微企業主帶來信心,隨著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向上修復,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的業績也會有所改善,在監管常態化、行業規范化的大背景下,行業龍頭企業可能會迎來發展新機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