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港股首家商業航天企業香港航天科技(1725.HK)發布公告稱,集團與一家加拿大商業航天企業C6 Launch Systems,Corporation(C6 LAUNCH)訂立諒解備忘錄,將在衛星制造、衛星組件、衛星發射服務及衛星發射設施等領域合作及協作。
(資料圖片)
據悉,目標公司為一間加拿大高科技商業航天企業,為立方衛星和納米衛星提供軌道傾角為0至109度的低地球軌道發射服務。
香港航天科技通過與目標公司簽訂合作,不僅可以運用后者所擁有的衛星發射有關的專業知識及技術,還可以使用額外的衛星發射設施,令集團能夠以更快捷及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實行其目前及未來航天業務項目下的衛星發射,其中包括且不限于“金紫荊星座”項目。
此外,與C6 LAUNCH合作還能為集團接觸對方的現有的各種不同航天業務領域的合作伙伴網絡,進而為集團未來的業務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樣一來,不僅極大程度地縮小了衛星發射項目的建設周期并降低了建設成本,還獲得了一個更加成熟的合作平臺,加快自身的發展步伐。
而透過此次公告,我們也看到了香港航天科技在抓住當前全球衛星發射需求井噴時期的大機遇時,表現出的一些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近幾年來,全球各國衛星產業的迅猛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里程碑式的航天事件涌現,以及再回顧香港航天科技的一系列戰略布局和實際進展,我們也可以輕易看到,全球商業航天的黃金發展機遇,已然來到了關鍵的節點。
誰能搶到先機,誰就將能收獲最多的紅利。
1,全球衛星發射熱潮來臨,商業航天迎時代大機遇
事實上,無論是在全球范圍還是在中國地區,今年起的全球衛星發射排期都會變得非常的緊張。
主要原因在于兩個方面。
一是全球的衛星互聯網建設高潮正在全面啟動。
首先,衛星發射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段進行發射,也就是“發射窗口”,其受地球自轉、天氣情況等眾多因素影響。當下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的年發射窗口次數一直都比較為有限,而且隨著低軌道被外國衛星大量占據,每次航天發射前都需要預先同外國衛星協調進行避讓,所以實際上發射窗口是越來越緊張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上規則上,衛星軌道和通信頻譜都是不可再生的“坑資源”,而且是“先占永得”,也就是誰先占用了位置,誰就一直擁有改位置的使用權,因此具有極其珍貴的戰略價值。
因為這樣的規則,對衛星軌道資源“跑馬圈地”就成為了全球眾多有能力的國家一個非常刻不容緩的戰略工作。同時隨著近年來衛星技術越發成熟和發射成本的降低,全球也開始進入了衛星互聯網建設高潮時期。
據目前國際主流衛星星座規劃的披露,有超過7.4萬顆衛星將在未來幾年需要被發射升空,這個數量將是過去的很多倍。
其中,美國要發射4.2萬顆,中國12922顆,英國/印度6372顆,加拿大1671顆,等等。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作為網絡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范圍,明確了建設衛星互聯網的重大戰略意義。同年9月,中國以“GW”公司名義向ITU提交星座頻譜申請,計劃發射衛星總數量達到12992顆,并將它們逐漸構建成一張星網。
而這個計劃,就是在2023年就要開始逐步發射衛星。
也就是說,數量規模大,發射窗口少,時間是非常不等人的。
而如此大的發射規模,也造就了衛星產業成為一個超萬億元市場規模的黃金賽道。
在同時,龐大而迫切的衛星發射需求也為民營企業參與商業航天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其實早在2014年起中國的商業航天就開始開始政策支持,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都相繼出臺了大量政策和文件,以對未來商業航天的發展提出更多導向和支持。比如“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進一步加速中國通信衛星發展進程。
所以這些年來,民營企業也逐步成為了衛星互聯網產業的重要力量。
香港航天科技公司正式是深刻看到了其中的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才決定切入這個賽道,成為一家以星座工程(“金紫荊”星座和“極光”星座)和衛星緊密制造及發射為業務核心的商業航天企業。
在另一方面, 急速井噴的通信需求為衛星發射事業提供了越來越可觀的投資回報基礎。
這幾年,全球進入數字化經濟時代,數字電商、直播經濟、短視頻、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的井噴,對高速穩定的通信提出了更大的渴求,同時隨著這些產業的加速發展,也不斷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新經濟模式,為通信服務的價值變現提供強大的支付能力。
在今年初,馬斯克已經證實了其星鏈項目在2022實現了季度內現金流轉正,并在2023年將開始盈利。
這就意味著前期投入巨大的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完成有效驗證。更加刺激了民營商業航天的發展熱潮。
這些正是如香港航天科技這樣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的巨大發展契機。
所以為了抓住這一波大機遇,香港航天科技必須要盡可能節省一切可以省下的時間,把最寶貴的時間用在完成制造及發射事業上。
而再回頭看其與加拿大航天企業的簽約,我們就能理解其商業發展的真正用意。時間不等人,機遇更是不等人,有利于加速推進衛星發射步伐的商業合作,才是香港航天科技集團的優先之選。
2,加速布局商業航天產業鏈,構建突出競爭優勢
實際上,香港航天科技與C6 LAUNCH簽訂合作只是其在這些年來在衛星事業上一系列戰略布局中的一個階段事件。
香港航天科技的發展起點規格很高,核心技術團隊背景實力堪稱強大,有多名原中科院院士及所長、原國際宇航學院院士、以及多國的航天及地理信息科學界的著名院士。
同時,集團在衛星產業鏈的業務布局也很深入,是香港唯一一家橫跨衛星產業鏈上下游,涉及衛星制造、發射、測控、發射及衛星大數據應用以及精密電子制造多個領域的商業航天企業,也是香港唯一的國際宇宙航行聯合會(IAF)機構成員,APSCO戰略合作伙伴。
近幾年來,集團在經過多方面的籌備建設,也不斷取得實際性進展。
比如相繼與阿聯酋、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等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與與意大利衛星公司等國際企業簽署衛星制造訂單等。
在2022年12月,香港航天科技通過黃海海域海上發射平臺成功發射“金紫荊一號05星/APSCO-1”,“金紫荊一號06星/江西師大一號”兩顆衛星,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發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今年1月中旬,香港航天科技的金紫荊衛星三號、四號和六號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并與在軌運行的7顆衛星完成組網,完成10顆衛星部署,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衛星發射并組網成功的民營航天企業。
根據集團的對“金紫荊”星座項目的實施規劃,今年內要完成25顆衛星制造和發射任務,包括金紫荊系列下的智慧城市星座、農業星座、碳中和星座和物聯通信星座等。在明后年,還要分別增加發射30顆、50顆。
而在同時,集團在去年與意大利衛星公司等國際企業的簽下的數十顆衛星制造訂單也要在年內展開。
所以今年開始,香港的衛星發射將進入井噴階段,任務很重,時間更是刻不容緩。
在目前,香港航天科技的各個中心基地都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比如位于香港將軍澳,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香港衛星制造中心,設有衛星智能精密制造全流程生產系統及衛星載荷實驗室、適配通信、導航、遙感衛星等不同類型的衛星并行研制功能,具備年產200顆衛星的產能。
據預計,這個中心將在今年8月建成并投產。一旦完成,那么衛星發射服務就會變得更加緊迫。
所以衛星發射如何與衛星制造盡快有機協同,實現衛星發射布局更合理和競爭力,就成為一個重要的任務。
這也是為什么集團在一邊啟動衛星制造基地的同時,也不斷加大與國際伙伴合作的原因。
比如此次與加拿大C6合作,雙方可以在衛星制造與衛星發射方面進行資源互補,就能快速打通香港航天科技在衛星制造和衛星發射的高效協同,大大提升其在商業航天產業鏈中的價值。
據介紹,此項合作在年內就有可能完成初期衛星制造+衛星發射的系統服務,屆時,香港航天科技也將迎來業務上的一個猛增窗口。
實際上,據集團的發展規劃,衛星發射布局可分為短中長期三大階段性戰略,其中短期(3-6個月完成)先以路基移動車載固體火箭發射及全球商業合作發射方式(例如與加拿大合作)來積累業務和技術基礎,中期將建設海上發射基地(6-12個月),以及長期將建造自己的發射場(3-5年)。
屆時,集團將真正形成從研制到海陸空一體化衛星發射的衛星全產業鏈,進而為其構筑成一家具備極強競爭優勢的民營商業航天巨頭企業。
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航天科技作為香港唯一的國際宇宙航行聯合會(IAF)機構成員,由于注冊地及諸多業務及制造中心均在香港地區,其也將很大程度享受到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實現零制造業稅制與零關稅稅制帶來的政策紅利。
這意味著集團可以在衛星制造、發射及運營方面的成本大幅降低,進而比國內外很多同行競爭者更具成本優勢。
3,結語
總的來說,今年必然會掀起全球衛星發射的新高潮,衛星發射商業化也必然會是一個大趨勢。面對這樣的機遇,誰能搶到先機,誰就能收獲最多的紅利。
但同時,衛星產業又是屬于高技術、高投入的先進產業,需要在規模化和產業協同方面做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實現利潤回報。所幸的是,在這兩方面,香港航天科技通過這些年多方面的努力布局,已經具備了較為不錯的優勢條件。
接下來,香港航天科技將如何在這一波全球衛星建設浪潮中,逐漸成長為中國航天與科技創新產業一股極具代表性的新勢力,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