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國內外雙重壓力下,各行各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可以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其中,仍有一些優質的企業成功扛住了壓力,展現出逆勢增長的發展態勢。
留意到近日,沛嘉醫療發布了2022年業績報告,收入大幅增長,虧損持續收窄,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
【資料圖】
財報顯示,沛嘉醫療2022年實現收入2.51億元,同比大增83.7%;凈虧損為4.08億元,同比收窄29.0%,成功兌現了去年初公司的業績指引。作為在心臟瓣膜與神經介入領域均已成功推出多款極具競爭力創新醫療器械的企業,沛嘉醫療穩居介入醫療器械行業第一梯隊。
實際上將時間拉長來看,自2020年上市以來,沛嘉醫療的營收在近三年的時間中持續呈現出快速的成長態勢,由2020年的3870萬元增至2022年的2.5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54.57%。
在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沛嘉醫療成本控制也取得顯著成效,盈利能力不斷釋放。2022年,公司的經調整毛利潤(返還合并對價分攤)為1.87億元,同比增長86.4%,經調整毛利率持續提升至74.6%。
數據來源:公司資料
整體上,過去一年疫情影響、地緣政治沖突、全球通脹等事件發酵接踵而至,企業想要穩健發展甚至進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面對充滿著不確定的市場時,沛嘉醫療是如何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并充分應對持續不斷的挑戰,展現出較強的生命力和抗風險能力。我們或能從這份成績單中得到一些啟示。
創新驅動差異化產品管線,“心臟瓣膜+神經介入”加速開花結果
創新是醫療器械企業持久生命力的來源。
一直以來,沛嘉醫療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積極推動產品的升級迭代,2022年研發投入高達3.73億元。盡管去年在受疫情管控的影響下,不少公司在產品臨床推進的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但沛嘉醫療的各項創新介入醫療器械的臨床進展均在穩步推進。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例如,在經導管瓣膜治療業務方面,關注到目前國內市場上還沒有一款經股入路的針對主動脈瓣反流(AR)的相關商業化器械,潛在市場空間廣闊。沛嘉醫療與JenaValve合作獲得TrilogyTM經股主動脈瓣系統在大中華區的獨占許可,成為目前國內擁有最全面的涵蓋主要主動脈瓣疾病的TAVR產品線的創新醫療器械公司。
相較于國內市場的同類產品,TrilogyTM經股主動脈瓣系統是全球唯一一款擁有CE認證的經股主動脈瓣反流和狹窄雙適應證產品。其能夠通過專有定位裝置實現原生瓣葉對齊、錨定和封堵,可極大程度提高手術成功率,在歐洲已應用于近30mm瓣環徑患者,商業化效果驗證已得到驗證。
據悉,目前TrilogyTM的技術轉移已經基本完成,沛嘉醫療即將開展香港的商業化植入和中國內地的注冊臨床。可以判斷,若TrilogyTM日后成功在大中華地區實現商業化,將有望為沛嘉醫療提供新的業績增長點。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另外,年內沛嘉醫療也已成功啟動HighLife? TSMVR二尖瓣置換系統和GeminiOne? TEER系統注冊臨床試驗,均已完成多中心注冊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入組。同時,公司也在丹麥完成了首例MonarQTMTTVR系統人體植入。
在神經介入業務方面,沛嘉醫療推動了四款缺血性領域的產品落地兌現,Syphonet?取栓支架、Tethys AS?血栓抽吸導管、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及Fluxcap?球囊導引導管的上市,這意味著沛嘉醫療在缺血性領域的產品組合布局已初步形成。
其中,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是國內首款既可以進行球囊擴張、又能用于支架輸送的全新器械。“球囊+微導管”的一體化創新設計可減少傳統顱內動脈粥樣硬化(ICAD)手術中所需的器械交換步驟,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另一產品Syphonet?取栓支架能夠在手術過程中,根據醫生的判斷,自由切換單純取栓、BASIS(遠端取栓支架保護下的球囊血管成形術)球囊擴張、支架釋放(Wingspan等特定類型支架)多種術式,大大簡化了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Syphonet?取栓支架能夠全規格應用于BASIS技術,不僅相較其他品牌單規格有更多選擇,滿足不同部位的病變,還為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相關的大血管閉塞(ICAS-LVO)型卒中患者提供了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案。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和BASIS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均受到術者的廣泛好評。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持續不斷的創新研發并升級迭代出極具競爭力的醫療器械,構筑了沛嘉醫療在行業中的先發優勢和獨特競爭力,奠定了公司長期成長的基礎。
商業拓展再提速,筑牢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如果說豐富多元的創新產品管線是沛嘉醫療持續成長的根基和命脈,那么商業化兌現能力則是沛嘉醫療高質量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的關鍵。
去年,沛嘉醫療的經導管瓣膜治療領域和神經介入領域兩大業務板塊齊頭并進,保持著快速的商業化推進速度,成長潛能加速釋放。
在經導管瓣膜治療業務方面,沛嘉醫療目前已實現5款產品的商業化銷售,產品的入院進度和植入量遠超市場預期,2022年實現收入1.07億元,同比大增155.9%,年內總植入量約為2021年總植入量的四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產品共進入290家醫院,新增入院數量達到195家。
具體來看,2022年,TaurusOne?及TaurusElite?的產品銷售和植入進展持續加速,屢創月度植入量新高。其中,TaurusElite?作為第二代可回收TAVR產品,是行業內最快獲批的國產可回收TAVR產品。其不僅更好的解決了瓣膜定位難的問題,還有效的提高了TAVR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遠期受益。
筆者認為,第一代的TaurusOne?及第二代的TaurusElite?持續放量的商業化銷售,為后續沛嘉醫療第三代“非醛交聯”干瓣TAVR產品TaurusNXT?、介入非植入TaurusWave?沖擊波瓣膜治療系統,以及TaurusApex?高分子瓣葉TAVR系統的商業化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品牌知名度。
業績發布會上,隨著2023年一季度市場手術量的恢復,沛嘉醫療管理層給出了2023年取得商業化經股TAVR產品22%-25%份額的指引,相信并期待公司將持續達成該目標。
在神經介入業務方面,沛嘉醫療產品商業化落地速度持續加快,取得收入1.44億元,同比增長51.7%。其中,出血性產品收入為5652萬元,占總神經介入業務收入比39.4%;缺血性產品收入為3954萬元,占總神經介入業務收入比27.6%;血管通路產品收入為4717萬元,占總神經介入業務收入比32.9%。
從已商業化的產品中可以看出,沛嘉醫療致力于打造出一系列的配套產品組合,為患者提供全套的、更優且便捷的治療方案。
例如,新獲批的Syphonet?取栓支架、Tethys AS?血栓抽吸導管、Fluxcap?球囊導引導管,加上Tethys?中間導引導管和Presgo?微導管等現有產品,可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
還有像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獨創的“零交換”技術大大提升了ICAD治療的護理標準,連同SacSpeed?球囊擴張導管,為ICAD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方案。
整體而言,經導管瓣膜治療業務中不斷增長的產品入院進度和植入量,積累了豐富且深厚的渠道資源。神經介入業務中加速落地的缺血性產品、具有先發優勢的出血產品線、疊加配套的血管通路產品,進一步完善了沛嘉醫療在神經介入領域中的全產品布局,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同時,沛嘉醫療也在持續擴充生產基地產能,隨著產品商業化落地速度加快,公司的兌現能力也將會進一步提升,日后有望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結語
2022年,醫療器械板塊整體跟隨生物醫藥板塊波動,呈現前高后低、震蕩波動的走勢,整個創新醫療器械行業都面臨著估值體系的調整和投資邏輯的重塑。富途牛牛顯示,當前港股醫療器械板塊整體處于歷史低位區間,安全邊際較高。
數據來源:富途牛牛
可以看到,近年來,國產替代、科技創新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主線,國家在政策端亦是持續發力,去年8月以來,“將符合條件的創新醫用耗材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創新醫療器械暫不納入集采范圍”、“明確創新醫療器械豁免DRG”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密集發布,支持創新醫療器械行業健康發展。
對于后續板塊趨勢,筆者認為,隨著2023年經濟進入復蘇通道,醫療器械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同時,國金證券等多家券商機構也均給出了積極的預期,表示可以關注板塊的需求修復趨勢。
站在投資者視角而言,沛嘉醫療這類真正具備創新力和商業落地的產品的創新醫療器械公司,或更值得市場期待。
一方面,沛嘉醫療持續深耕心臟瓣膜和神經介入領域那些未被滿足的市場治療需求,開發創新更便捷、性能更好的醫療器械產品,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
另一方面,沛嘉醫療不斷拓展已商業化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市場份額。并且隨著醫療器械全球化的趨勢已經較為明確,沛嘉醫療蓄力全球化發展,如MonarQ?產品于丹麥進行的首例海外植入意味著公司實現了成功邁向海外市場的第一步。
向前看,沛嘉醫療亮眼的業績表現驗證了其有底氣和實力應對市場的波動。向后看,隨著市場情緒逐漸回歸理性,可以靜待沛嘉醫療價值潛能的釋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