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重磅制度頻頻落地,繼兩融業務啟動一周后,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也來了。
2月17日,北交所宣布,將于2023年2月20日(今日)正式啟動股票做市交易業務。這意味著,北交所開始實施競價交易與做市交易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
(相關資料圖)
受消息影響,今日北交所概念股走高,個股上,新華網漲超7%,創業黑馬漲超6%,中金公司漲超4%,ST吉艾、國投資本、首鋼股份等跟漲。
首批15家券商獲批,13家做市商,36家做市標的
據北交所公告,截至2023年2月17日,共有15家做市商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取得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其中,國金證券、中信證券、安信證券、東吳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興業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國信證券、財通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等13家券商將參與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共涉及做市標的股票36只。其他2家取得做市交易業務資格的做市商目前正在推進各項準備工作,擬于后期開展北交所做市業務。
首批參與做市的標的36只股票中,貝特瑞的做市商最多,共有7家,分別是中信證券、東吳證券、申萬宏源、國信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國金證券和安信證券。
其次是,吉林碳谷排名第二,共有4家做市商,分別是銀河證券、東吳證券、中信證券、國金證券。
其他擁有2家或2家以上做市商的北交所企業還有長虹能源、硅烷科技、華光源海、佳先股份、海希通訊、吉岡精密、駿創科技、龍竹科技。
近六成標的為北證50成份股,民營企業占比近八成
國金證券做市交易部負責人鄭平德認為,北交所本次引入做市商機制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動性、釋放市場活力、增強市場韌性、平衡投融兩端,同時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提升市場定價效率,是全面推動北交所和股轉系統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有益實踐。
據統計,北交所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共36只,總市值1122.32億元,平均市盈率16.98倍。其中,22只股票為北證50成份股,權重占比達58.77%。民營企業占比近八成,中小企業占比超六成。
具體來看,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去年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穩步增長。營業收入平均增幅為23.19%;凈利潤平均增幅為18.82%,呈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有19家公司被工信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52.78%,2021年平均研發強度達8.40%。
從行業來看,首批做市的36只股票的行業涵蓋了證監會管理型行業的4個門類行業、17個大類行業,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基礎化工兩個行業,分別占比22.22%、16.67%。
實時競價與做市并行
根據此前北交所發布的《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細則》和《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指引》,北交所采用在單一證券交易中實施競價與做市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采用成熟證券市場通行做法,在競價交易的基礎上引入做市交易,有助于縮小市場買賣價差,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同時,通過引入增量資金,能夠增加市場訂單深度,提升市場流動性和市場穩定性。
做市商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中間商,一般股票交易對手是其他市場參與者,一部分人賣給其他一部分人,券商只是提供一下通道相當于中介,賺點手續費,不影響股價;而做市券商就成了二道販子,自己先買入一部分股票放手里,需要買的人從券商手里買,想要賣的人賣給券商,具體價格券商決定,可以賺差價。
做市商市場的特征在于兩個方面,第一,做市商決定證券的成交價格,第二,投資者買賣證券都以做市商為對手,與其他投資者不發生直接關系。
安信證券做市業務有關負責人表示,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將有助于增強北交所市場流動性,縮小買賣價差,有效提高二級市場交易效率,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做市商將發揮專業定價能力,促進股票價格與企業內在價值相匹配,平滑股價的大幅波動,有利于市場穩定性的提升,為北交所高質量擴容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諸海濱表示,目前北交所流動性相比滬深兩市仍然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估值定價水平。通過開展融資融券以及混合做市業務可以提升北交所整體的流動性水平、提升定價準確性。在全面注冊制下,降低交易經手費、融資融券、混合做市、北證50指數基金等齊發力,有助于改變市場生態和促進北交所市場重估。
北交所有關負責人進一步提到,下一步,北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領導下,持續完善各項配套制度機制,加強做市商監督管理和交易風險防范,推動北交所與新三板做市業務良性互動,提升市場估值定價功能,更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北交所做市交易正式啟動首批15家券商獲批 13家做市商 36家做市標的業內流動性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