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消費萎靡的嚴冬影響的不僅是安卓手機陣營,一直被奉為圭臬的蘋果也感到了陣陣寒氣。
(資料圖)
北京時間2月3日,蘋果公司發布2023財年第一財季(對應2022年第四季度)報告。據財報顯示,該季度蘋果營收1171.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5.48%;凈利潤299.98億美元,同比下降13.38%,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雙雙下滑。
對此,蘋果公司CEO庫克在隨后的業績溝通會上表示,“收入下滑系匯率和iPhone供應所致,如果沒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供應鏈的問題,公司估算iPhone的營收應當能同比上升。”
從收入構成看,這一季度除服務收入及iPad收入有所增長外,iPhone、Mac和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等收入均同比下降。其中,蘋果的“現金牛”業務iPhone收入同比跌幅達8.17%。
由于營收和凈利潤都不及預期,美股盤后,蘋果公司股價開始下滑,盤后股價跌幅一度高達5.7%。作為美股市值第一的公司,硬件業務收入明顯下滑的蘋果亟需創造新的需求,尋找下一個“印鈔機”。
對于美國資本市場而言,蘋果更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逐漸走出加息陰霾的納斯達克近兩日連續大漲,但因蘋果業績下滑再次承壓,截至發稿前期貨下跌1%。
iPhone“神諭”不再
自2007年推出以來,iPhone已經成為蘋果發展史中最成功的產品,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貢獻率。蘋果的收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硬件,包括iPhone、Mac、iPad及可穿戴設備、家庭設備、配件等其他產品;二是應用商店和Apple TV+等軟件服務,包括廣告、AppleCare、數字內容、支付等服務。其中,硬件收入一直是蘋果營收的核心。
2023財年第一季度,蘋果業績為數不多的亮點是服務收入。這一季度蘋果服務收入為207.66億美元,同比增長6.49%。對此,蘋果CFO盧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在業績會上表示,2022年底全球激活的蘋果設備達到20億部,較去年1月多出2億部,Apple Pay在第一財季創下了最高交易記錄。
不過從蘋果盤后股價下跌來看,服務收入的增長顯然并不能讓資本市場滿意,因為營收占比不到20%的服務收入并不能撐起蘋果未來增長的大盤。蘋果未來收入及市值的走向還是受iPhone、Mac、iPad等硬件業務發展的影響較大。
2023財年第一季度,iPhone營收657.75億美元,同比2022財年第一季度下滑了8.17%;Mac收入77.4億美元,同比下滑29%;iPad收入93.96億美元,同比增長30.5%;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收入134.82億美元,同比下滑8.29%。
在硬件收入中,iPhone占蘋果營收的大頭,曾被譽為蘋果的“印鈔機”。2021年秋季推出的“十三香”(iPhone 13系列)更是為蘋果帶來了“史上季度收入新高”,當季營收高達1239億美元,是微軟當季營收的2倍多。
雖然庫克解釋蘋果營收不及預期主要受iPhone供應鏈中斷等因素的影響,但當iPhone收入同比跌幅達8.17% 時,蘋果高層或需要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哪些創新產品能頂上iPhone下滑帶來的營收空缺。
庫克在2021年年底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給出答案:蘋果公司正在專注于三個新方向,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自動化。其中,AI人工智能是指蘋果未來將通過Siri和全新的形式來展現;AR增強現實主要是指眼鏡或耳機等穿戴設備;自動化則是針對將于2025年發布的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蘋果汽車。
從The Information近日對蘋果MR頭顯的揭秘看,未來幾年有可能和iPhone并駕齊驅是一款代號為“N301”的MR(混合現實)頭顯。
難尋下一個“印鈔機”
當地時間1月3日,美國媒體《The Information》曝光了蘋果公司MR頭顯的配置和細節,包括處理器、顯示、攝像頭、電池、軟件及內容等,并透露該MR頭顯的定價在3000美元(2萬元多元人民幣)左右或更高。
而據彭博社分析師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透露,蘋果頭顯設備可能會被命名為“Reality Pro”,將于今年春季,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之前發布,于今年秋季開始銷售。
蘋果對AR/VR 產品的投入始于8年前。據《蒂姆.庫克傳:蘋果公司的反思與商業的未來》記錄:2015年蘋果發起了代號為T288的AR/VR項目,包含代號為N301的MR頭顯和代號為N421的AR眼鏡。而在2014年,Meta則以20億美元收購了VR頭顯制造商Oculus,發力虛擬現實領域。
與Oculus Quest已占全球VR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同,蘋果AR/VR項目頻繁“跳票”,陷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窘境。彭博社曾報道,蘋果智能眼鏡最初計劃于2019年宣發,隨后多次調整公布時間。
對于蘋果頭顯設備或于今年秋季開售的預測,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表示:“蘋果AR/MR頭戴裝置開發進度因機構件落摔測試不及標準,與軟件開發工具的時程晚于預期,大量出貨時間可能將自原本的2023年第二季度,延后到2023年第二季度末或2023年第三季度。”
AR/MR產品之外,資本市場也曾對蘋果汽車項目寄予厚望。這個曾因一場官司而被大眾所知的蘋果汽車項目同樣時乖命蹇。
2015年3月,美國電動車電池制造商A123公司起訴蘋果挖角其高級工程師,以成立大規模電池事業部。A123公司訴訟稱,2014年6月前后蘋果公司開始從A123公司挖角關鍵項目的工程師,導致自己被迫關閉了項目,且需要“以極高的成本找到替代人員”。至此,一直在蘋果內部秘密開展的無人駕駛項目Titna從幕后走向前臺。
有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喬布斯就對特斯拉及其新型電動車產生了興趣,但Titan項目2014年才正式獲批,由時任蘋果產品設計副總裁的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負責,庫克允許扎德斯基雇用1000人來擴充Titan團隊。
當時被挖角的不僅有A123公司,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特斯拉等知名車企的設計師和工程師都成為蘋果公司拉攏的對象。對此,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揶揄蘋果汽車是“特斯拉墓地”。“如果你在特斯拉干不下去了就可以去蘋果,”馬斯克曾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時表示。
特斯拉曾幾度走到破產邊緣的經歷告訴同行,造車絕非易事,蘋果也是吃盡了苦頭才明白造車不是花錢挖人這么簡單。
2016年1月,扎德斯基因“個人原因”離開了為之奮斗16年的蘋果,有關Titan團隊內部動蕩的謠言也流傳開來。6個月后,時任蘋果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成為Titan項目新一任負責人。3個月后,該項目超過100名員工相繼離職。
耐人尋味的是,2017年之前,庫克對Titan項目閉口不談。直至2017年6月,庫克才向彭博新聞證實,“蘋果專注于無人駕駛系統,我們把它視作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甚至可以說它是所有AI項目的源頭,其艱巨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庫克的“首肯”并沒讓Titan項目進展的更加順利。2020年年底,Titan項目負責人再度更換,鮑勃·曼斯菲爾德退休,由蘋果機器學習及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接替前者成為汽車項目負責人,直接向庫克匯報。
幾度更迭項目負責人成為蘋果汽車發展命途多舛的注腳。2022年3月,常年分析和爆料蘋果公司信息的郭明錤再度爆出:“蘋果汽車團隊已經解散了一段時間。如果想要2025年量產汽車,那么蘋果需要在3—6個月內重組團隊。”
從后來蘋果從蘭博基尼挖來研發人員看,蘋果并不打算放棄這個已經開發8年的汽車項目。
2022年7月,蘋果從蘭博基尼挖來頂尖汽車研發經理路易吉.塔拉博雷利(Luigi Taraborrelli)負責未來汽車的設計,后者在蘭博基尼已經工作了20年,是底盤和車輛動力學主管。
截至目前,關于蘋果汽車概念圖長什么樣子還沒定論,蘋果汽車能否在2025年如約量產仍待市場驗證。
核心高管離開帶來的隱憂
對于蘋果來說,未來增長的不確定性因素不僅有頭顯及汽車等創新項目,頻繁更迭的核心管理層也是蘋果未來業績增長的隱憂之一。
據《深網》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從蘋果離職及宣布退休的核心高管位近10位,包括首席信息官Mary Demby、首席隱私官Jane Horvath等。
有消息透露,蘋果大約有100多名副總裁,其中30多名副總裁直接向庫克匯報。而2022年宣布離開的不少是在蘋果工作20多年的“元老級”人物,例如,負責采購業務的副總裁Tony Blevins在蘋果工作了22年,前首席信息官Mary Demby則在蘋果度過了30年的歲月。
在多位離職的副總裁中,曾負責蘋果采購業務的副總裁Tony Blevins及工業設計副總裁埃文斯.漢基(Evans Hankey)的離開備受關注。
蘋果在行業內素有“供應鏈管理大師”的稱號。有數據統計,蘋果庫存周期大約在7天左右,而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存貨周轉天數為80.54天,是蘋果的10倍多。
在蘋果高效的供應鏈管理中,Tony Blevins是降低蘋果供應鏈價格成本的“肱骨之臣”,可以直接向庫克匯報。此外,在蘋果與高通的專利費糾紛中,Tony Blevins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Tony Blevins的離開或將造成蘋果供應鏈關鍵崗位的空缺。有蘋果員工推測:“考慮到其對蘋果供應鏈的了解程度和優秀的談判技巧,Tony Blevins很難被取代。”
與Tony Blevins相同,前工業設計副總裁埃文斯.漢基(Evans Hankey)的離開也讓蘋果遭遇“人才流失”的困擾。埃文斯.漢基是蘋果傳奇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的繼任者。
喬尼.艾維1992年加入蘋果,1996年開始領導蘋果的設計團隊,蘋果早期的透明彩色iMac、iPod,以及后期的iPhone、iPad、AirPods、Apple Watch等產品均出自喬尼.艾維之手。蘋果“靈魂人物”喬布斯曾在他的傳記中評價:在蘋果,如果我有一個精神上的伙伴的話,那就是喬尼。”
2019年11月,喬尼.艾維正式從蘋果離職,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LoveFrom。對于喬尼.艾維的離開,《紐約時報》曾援引十幾位與艾維密切合作過的人的說法:“由于庫克更加注重運營,專注于銷售軟件和服務而非設計上的飛躍,艾維已經感到失望,轉而擔任兼職。”
喬尼.艾維的離開對蘋果打擊巨大。即使庫克在聲明中強調“未來蘋果將與喬尼.艾維直接合作獨家項目并會保持長期合作”,也沒能阻擋當天蘋果盤后跌去90億美元市值的損失。
眼下,埃文斯.漢基(Evans Hankey)的離開意味著,蘋果要搜羅能接替埃文斯.漢基崗位的人選。但由于蘋果缺乏一個明確的“接班人培養計劃”,想短期內找到合適的繼任者并非易事。
據外媒報道,在蘋果工業設計團隊中僅存的兩位老將也沒有接替埃文斯.漢基的意愿。一位是在蘋果工作了26年的理查德·豪沃思(Richard Howarth),另一位是在蘋果工作了30多年的巴特·安德烈(Bart Andre)。
對于已經47歲的蘋果來說,管理層的更迭或許給公司帶來了“新鮮血液”。但在營收、凈利潤增速下滑、創新產品還未問世的2023年,核心人物的離開給蘋果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眼下,與頭顯和汽車等創新項目相比,蘋果更相信自身品牌帶來的溢價和利潤。1月10日,蘋果中國官網首頁上線單獨的“家居”板塊,銷售攝像頭、燈泡、門鎖、開關、路由器、插座等第三方品牌產品。在推出下一個爆款產品之前,蘋果并不介意從邊角領域找利潤。
關鍵詞: 蘋果分水嶺業績大滑坡 走向平庸還是重振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