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代的風呼嘯而過,又是一年,律回春漸,新元肇啟。
過去這一年,有人見塵埃,也有人見星辰,不過都沒關系。在嶄新的2023年,希望大家在奔赴向前的路上,依然有著對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熱愛,如星璀璨,如風自由。
(相關資料圖)
值此年終歲末,格隆匯重磅推出的“元旦征文”系列活動正如火如荼,我們甄選刊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敘述過去一年最真實的普通人的投資個例,同時也反映著在宏大投資市場里的一個縮影。今天,推出本系列第一篇《抄底、割肉,一名散戶的自我進化之路》。
回顧2022年,作者慶幸自己在本金不算多的情況下就受到了教訓,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他表示,投資切忌追漲,容易被套;投資應該買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而不是相反;最后,永遠不要單邊押注。
先來問一個非常扎心的問題:2022年,回本了嗎?
2022年,投資中的黑天鵝和灰犀牛頻現,相信和筆者一樣的大多數投資者都不好過,包括很多私募大佬,被強行平倉的亦不在少數。這樣橫向一比較,你的虧損,應該還算不多。所以,不必過于難受。
然而,對投資的思考,對市場的認識,以及對我們自身的認識,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不斷地回顧并加以總結,以便在好的投資年份,獲取不錯的投資收益。以下是筆者對這一年來的總結,如果哪怕能對你有一點用,那筆者就認為本文擁有了它的價值。
01
資產配置 永遠留有存貨
上海宣布封城的晚上,大大小小的超市被搶購一空。筆者因為家里備有一些,因此并沒有太在意。
當時原本想,只是封閉三四天,家里的物資夠用。但萬萬沒想到,這一封,就是兩個月。米沒了、菜沒了,連面條也沒了。最后不得不加入各種「拼團大軍」,高價購買生活物資。
后來筆者意識到,投資不也是這樣的嗎?
首先,應該留有足夠應急的存貨(現金),這樣才能在市場被絕對低估時獲得超額收益,而不是在危機面前慌亂無措。
其次,投資切忌追漲,容易被套。一旦大量投資者涌入某個板塊,終有人來為最后的瘋狂買單,你怎敢保證這個人不是你?
投資應該買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而不是相反。
最后,永遠不要單邊押注。作為普通投資者,一定要做資產配置,將資金分為幾部分,首先為自己和家人買份保險。這是預防家庭重大變故的「安全墊」。
正如吳曉波老師在他的文章中說:
很多人不再單純為了獲得一份保障而購買保險,而是選擇把保險作為資產配置的一個重要選項,發揮它積累財富或是分散投資風險的作用,所以人們對理財型保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然而,一些人總是想著自己是「最幸運的那一個,一切盡在掌控中」。從而選擇性忽視潛在的危險。殊不知,黑天鵝事件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是黑天鵝,就因為意外「不能預測,只能防范」。
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家人買份保險,甚至還可以為最大的資產——自住房,買份保險,別說不會出任何問題,否則一旦發生黑天鵝事件,你的財富可能瞬間化為灰燼,普通人家,很難扛得住。
為自己及家人配一份保險,是愛,也是責任。在追求高收益之前,一定要進行資產配置,買一些安全的資產或留有現金,這樣才能做到「家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才是正確的、保證長期獲取正向回報的投資方式。
02
提升認知 慢慢變富
A股市場有個「7虧2平1賺」的魔咒。意思是參與進來的人,大概有70%是虧損的,有20%能做到剛好保本,只有10%的人能賺錢。
這其實不是A股獨有的特點,而是「追漲殺跌」、「風險厭惡」的人性以及投資者自身認知不足造成的。
比如,如果你問一個投資者,他能接受多少本金損失?他可能會告訴你,20%-30%,甚至更多。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市場下跌10%個點,他就忍不住要割肉離場了。而絕大多數的投資者,總是錯誤地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以至于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盲目抄底,低位割肉,周而復始。
格隆博士曾對認知與財富的關系有過一段精彩論述,他說: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而造成的。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當一個人的財富大于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互匹配為止。
回頭再看自己的投資歷程,剛開始接觸股市基金的時候,短短的幾個月,投資收益幾乎翻倍。那時候整個人有些飄飄然,全然沒有意識到是市場趨勢好所帶來的,反而誤以為是自己的選擇起到了作用。
當然,這也為后來的虧損埋下了種子。頻繁操作,越跌越加,不知止盈止損,后面有一段時間虧得太多,整個人狀態都不對了。
這其實,已經違背了自己當初投資的初衷了。我們投資理財,原本是想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糟。于是,針對自己的不足,開始瘋狂「補課」,看了很多相關的書籍。
經歷過市場教訓之后才懂得,做投資先得確保自己能長期在市場中活下去。能活下去,有持續的資金積累,就已經勝過很多投資者了。
「如果左輪手槍的6個彈孔里只有一發子彈,讓你對著自己的頭開一槍,給你100萬美元,你愿意么?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干。」巴菲特如是說道。
投資先求活,然后再慢慢變富,而不是在沒有任何保障措施的情況下「入險地」。
大家來到這個市場做投資,首先是想讓手里的資金保值。然后才想著,賺點額外的收益。從這方面來說,大家都在做「價值投資」。
高毅資產首席研究官卓利偉有段話非常形象地表達了如何做價值投資:
投資是一個輸家的游戲(輸者出局),大部分投資者在投資生涯往往進行了過多的交易決策......優秀投資者反而很少做出決策,而更多的是決策之前對投資標的價值的判斷。真正的投資者應該更像是一個狙擊手,狙擊手應該珍惜每一次扣扳機的機會,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對此,巴菲特老人也有類似的論述,「等待適合你的那顆球,用力揮棒,等待正確的投資機會,大筆投資,而只要有耐心,機會總會來的,這才是投資的關鍵。」當沒有投資機會的時候,巴菲特所做的是手持現金等待。
所以,投資的重點是,執行操作層面上的「降維」,是邏輯認知上的「升維」。更少的行動是為了提高決策的確定性與決策的含金量!
03
時間、空間
總要一個命題「得證」
自2021年來,筆者的整體收益率一直都為負數,這是因為重倉的中概股和醫藥跌跌不休。2022年凈值大幅下跌,醫藥最慘的時候虧損近40%,中概股就更摻了,虧損高達60%,成了大家戲稱的「六代長老」之一。
時至今日,再回過頭去看這些操作,實在慶幸自己在本金不算多的情況下就受到了教訓,明白了投資中的一些寶貴經驗。
首先來看看這樣的結果是如何引起的?
時間、空間沒有拉開距離。主要源于自己的盲目的、頻繁的加倉抄底;更糟糕的是,每次幾乎都all in。
當時給自己算是立了一個加倉的規矩,每次所持板塊跌超過3%才加倉。原本想著其實這樣暴跌的次數不多,加倉頻率不至于過于頻繁。
然而,透過后視鏡看,這樣的頻率很多。更壞的是,筆者每次都滿倉,忍不住把手邊的資金都打進去。
但作為一名普通的打工人,每月的資金來源又非常有限,發薪水的時間也是固定的。這樣很快打完子彈的操作方式意味著,如果再次遇到成市場大跌,就沒有現金加倉了。
手里留不住現金,總想買買買。如今回過頭去看,曲線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買入痕跡。
現在想來,這其實就是在時間、空間上沒有拉開距離。假如我們分批買入的時間足夠長,下跌空間足夠大,且預計它未來還會漲起來。那么,即使暫時浮虧超過60%,如果你有子彈,在這個時候加倉,那么未來你的收益,一定不會很差。
近期中概股一個月反彈近40%,就證明了這個邏輯。買得低,安全墊就越厚,市場行情好轉時,賺得也就越多。
所以,以后在想要買入之前,一定要考慮在時間、空間上是否有拉開足夠的距離。如此才不至于像筆者前面all in中概股一樣,自以為是底部,殊不知底部下面還有「十八層地獄」。
時間 or 空間,總要一個命題「得證」。(全文完)
關鍵詞: 抄底、割肉 一名散戶的自我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