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二級市場成交量大減,恒生指數年初至今回調近3成,新股市場同樣也大幅萎縮。
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募資金額691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降低76%。同時,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現象也頻頻出現,港股前三季度首日破發率達到49%。
(相關資料圖)
不可否認的是,全球經濟復蘇承壓疊加資金面緊縮的雙重壓力是當前港股低迷行情的主要成因,但用逆向思維考慮的話,愈是逼仄的市場環境愈能考驗一家券商作為資本市場守門人的底色。
近期,潤歌互動(2422.HK)上市首日即實現股價翻倍,給新股市場帶來了一股暖流,其背后的獨家保薦人民銀資本引起了筆者關注。
一、投行業務要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上
若單從公司的業務結構來看,民銀資本的投資及資管業務占比較大,有部分投資者可能因此將民銀資本視作一家以投資業務為主的綜合投行,但這實際上是忽略了公司長期戰略與短期業績波動的差異。
根據民銀資本的最新財報來看,其仍會繼續發揮“商行+投行”的聯動優勢,用自身特色化的投行、資管、權益投資等服務,打造成提供國際投行產品和服務中國民生及其客群的綜合性多元化投行平臺。
不難看出,“投行”這一關鍵詞仍舊是民銀資本未來發展策略的重心。作為一家銀行系券商,民銀資本天然具備更強的信用與客群優勢,能在大股東民生銀行的助力下,更好與內地客戶群體溝通,特別是針對那些希望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企業,以投行業務為切入點符合客戶核心訴求。
進一步從客戶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投行業務幫助其打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如何建立更為長期的競爭性壁壘并實現持續價值增長才是優質企業更為關注的方面,這也是民銀資本尋求與新經濟企業實現價值共振的主要途徑。
因此,民銀資本發展戰略的底層邏輯在于其通過所打造的平臺,圍繞代表中國經濟未來成長動能的新經濟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賦能和服務,投行業務可以視作這一系列活動的發動機,與投資、資管等一系列其他業務互相驅動,不僅可以平抑單個業務帶來的波動性,還可以將自身的成長性更充分發揮出來。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民銀資本想要再上一個大臺階,需要將作為底層動能的投行業務擺在更高的位置,全面提升該業務規模與質量,其近年來的成長路徑也驗證了這一思路。
二、持續享受行業貝塔收益
雖然與同行相比,民銀資本布局時間上稍晚,但表現出的適應性、爆發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并不弱于頭部的中資券商。2017年剛剛拿下香港的保薦人牌照之后,便在2018年助力兩家保薦公司登陸港股主板。今年前十個月,民銀資本同樣實現了逆勢助推三家公司完成香港主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與2022年都可以視作近十年來港股的兩次冰點時段,而民銀資本的投行團隊在這兩次大考中都表現出了足夠的韌性。2020年和2021合共遞交8單主板上市申請,除了2021年遞交的1單仍在審核,其余都已成功上市,直接展示了民銀資本投行團隊的保薦及承銷實力。
更重要的是,外部環境的向好變化正在孕育新的機會,而像民銀資本這樣能夠在市場低迷時期還不斷打磨實力的券商更能享受到這份時代機遇。
首先,香港作為中國連接國際資本市場的橋頭堡,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沒有發生改變,在開放主旋律下,香港必然是承接中概股回流以及助力優秀企業出海的首選地,作為最了解內地市場的在港中資券商自然會是其中核心受益者。
從其過往以及現有項目來看,TMT及高端制造等領域正是民銀資本投行業務的重心所在,與未來港股市場重點發展方向高度契合,由此觀之,與代表中國未來增長主要動能的新經濟企業的同頻共振,正是驅動民銀資本投行業務的核心邏輯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投行團隊的優秀并不僅體現在股票承銷方面,民銀資本在債券承銷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按照SereS中資美元債平臺官方統計,民銀資本2021年境外債券承銷在中資券商中排名第六位,在中資銀行投行系中排名第二位。
得益于承銷業務規模及項目牽頭能力的提升,民銀資本的投行業務客戶群體范圍不斷擴張,今年上半年,民銀資本完成了53個債券發行項目,其中超過70%的項目為投資級,主要以金融機構、央企、大型地方國有企業和高評級城投企業為主。
優質項目的背書強化了民銀資本的市場知名度與品牌形象,進一步打開了后續展業空間。
三、結語
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優秀企業“走出去”和“走回來”并舉的確定性大趨勢下,屬于注重投行業務發展的券商的巨大發展機遇已經來臨。民銀資本堅持以投行業務驅動多元協同發展,為新經濟企業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以及業務賦能的發展道路,正是抓住這一時代機遇的必要選擇,筆者也相信堅持正確道路并加強隊伍建設、吸納人才的民銀資本正在不斷提升自己的長期價值中樞。
關鍵詞: 以投行為核 民銀資本(1141 HK)與新經濟企業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