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委審核加快,半個月已經審議逾40家企業IPO申請。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按照上市委發布審議會議公告時間計算,截至記者發稿,9月份創業板上市委共審議24家企業IPO申請,科創板上市委共審議18家企業IPO申請,數量均超上月同期。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注冊制從科創板推進到創業板,IPO公司數量迅速增長。注冊制下的新股發行實現市場化,由市場來調節供需,其審核注冊效率顯著提升,企業通過注冊制來申報上市更為容易、方便、快捷,這也才能夠更加有效發揮資本市場的約束力和激勵機制,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才能更好地發揮。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注冊制下企業IPO效率會提升。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目前單家公司融資額多數不大,但是數量會較多。IPO常態化增加了上市公司數量,將來會有更多新經濟企業上市,增加融資量。
申萬宏源發布的數據顯示,注冊制下“受理-發行”周期環比大幅縮短。以8月份為例,發行的42只新股平均為123天,環比縮短48.53%,其中“過會-注冊生效”、“注冊生效-發行”平均分別為30天、14天,環比減少15天、4天。
李湛表示,去年以來,市場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科創板及改革后的創業板通過注冊制上市,A股市場對創新企業也更包容,IPO常態化逐漸被市場接受。創新企業能夠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歷史機遇,讓更多的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IPO的常態化也將吸引更多的創投公司或PE公司,使其擁有更加穩定的再投資機會,這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投PE基金參與到實體經濟中。
李湛提醒投資者,IPO發行加速,上市企業數量越來越多,這要求投資者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投資。未來市場分化明顯,強者恒強,龍頭公司在享受龍頭溢價的同時,還享受流動性溢價。相應的,“垃圾”題材類個股會進一步被市場邊緣化。IPO常態化和退市常態化,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IPO常態化主要是對市場流動性有影響,流動性會出現分化,資金集中到優質企業。此外,隨著上市公司IPO越來越多,監管也要更加重視完善退市制度,確保市場“出口”和“入口”暢通同樣重要。對于投資者來說,股票交易的時候要注意流動性變化,部分新股的流動性可能減弱,新股破發的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
關鍵詞: 40家企業IPO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