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更多是前瞻、概念的云棲大會,今年成了云+AI產品的主場。9月17日,阿里發布了一系列云計算產品和戰略,包括首款機器人“小蠻驢”、主機在云上的云電腦“無影”、阿里云2.0等。
雖然正式確定云棲大會這個稱呼才五年,但現在阿里系的所有業務幾乎都能與之扯上關系,比如實現芯片設計鏈路全覆蓋的平頭哥,以及剛剛推出的新制造平臺犀牛智造,背后都有阿里云的支撐,在天貓精靈這個AI消費級產品之外,阿里云還正在對外“安利”更多的企業級產品。
“云上”釘釘
阿里云創立至今11年,云計算從一個生僻的概念變得無處不在,云計算可提供的能力也不斷升級。
“在1.0時期,云像是一個‘DOS系統的計算機’,需要掌握一套復雜的代碼指令來運行,而2.0的云就像一個‘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點圖形界面就能搭建自己的應用”,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解釋。
他進一步說,阿里云從1.0升級到2.0,是給原來的飛天云平臺裝了一個數字原生操作系統,提供類似Windows窗口式的界面,任何企業和個人不需要看懂代碼,就能具備云化、數據化、智能化、移動化、IoT的能力。
數字原生操作系統由“云釘一體”和“云端一體”組成。其中云釘一體讓企業開發應用更容易,釘釘是幫助企業開發應用的平臺。
可以明顯感覺到,釘釘的戰略地位升級了,至于原因,“原來釘釘像是一個在線辦公工具,釘釘的用戶、組織成規模之后,平臺屬性就出來了,阿里希望它發揮工具之外的作用,比如直接在釘釘上做開發,相當于給阿里云提供了一個企業、個人使用的入口,通過這個入口,阿里云將自己積累的應用開發能力開放出來”,比達分析師李錦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這其實和一年前張建鋒提出的“阿里不會做SaaS(軟件即服務),讓大家來做更好的SaaS”是一脈相承的。據介紹,浙江省已有超過100萬公務員在釘釘上辦公,搭建了1000多個應用,阿里通過釘釘搭建了1500個應用。
站在釘釘的角度,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釘釘可以用開放平臺的模式來實現個人云”。
向硬件要增量
相比之下,由于阿里云用云電腦“無影”這款產品將理念具象化,“云端一體”的概念聽起來沒那么抽象。
“無影”的主機在云上,用戶在一張名片夾大小的C-Key上連接一塊屏幕,就可以進入專屬云電腦桌面,訪問各種應用和文件。根據阿里云展示的使用場景,無影可以連接電視屏幕、平板、連接鍵盤,五秒開機,兼容Windows/Linux/安卓應用。
阿里云相關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無影僅面向企業辦公市場發售,采用專業定制采購的方式,未來或將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和政府部門開始定制采購無影。阿里客服等部門會首先使用無影”。
其實,這種云化硬件或類云化硬件并不是新概念,谷歌研發的Chrome book,就號稱“完全在線”,是能提供完善的網絡應用服務的筆記本電腦。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向北京商報記者對比,“Chrome book是面向個人用戶的,也是想減少本地配置,用網絡和云計算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像是簡配版的電腦,但是這款產品沒能成功。阿里無影現在不面對個人用戶開放,更適合辦公室場景,像是給企業一個購買云計算服務的理由”。
至于面向個人用戶的可能性,業內人士認為難度不小,李錦清坦言,“要保證云電腦的體驗,對網速的要求很高,傳統的電腦可以通過硬件等讓交互更順暢,而且用戶還是更傾向于選擇固定可感知的一體化產品”。
加速輸出
另一款實現云端一體概念的,是天貓精靈事業部總經理庫偉發布的AliGenie5.0。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AliGenie5.0是天貓精靈開發的多模態人機交互系統,支持云應用技術,能夠突破硬件的配置和性能限制,這就是端云一體的概念”。
在討論無影、AliGenie5.0的使用場景和前景之余,阿里云的產品化進程也值得關注。在2019云棲大會上,不論是阿里董事局主席張勇,還是操盤阿里云的張建鋒,談得更多的是宏觀邏輯,比如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如何將“五新”延伸到“百新”,讓各行業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今年阿里在戰略之外,還給出了一系列產品化的解決方案,更像是在“打樣”。
比如昨日發布的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在推出這款產品的同時,阿里發布了機器人平臺。據介紹,小蠻驢將很快在社區、學校、辦公園區大規模使用。至于機器人平臺,面向的則不僅是物流領域。
跳出云棲大會本身,整個阿里也在將云計算產品化輸出,比如犀牛智造,運用阿里的云計算、IoT、人工智能技術,為工廠賦予智慧大腦,連通消費趨勢洞察、銷售預測和彈性生產,構建云、端、智、造融合的新制造體系,目前犀牛智造從服裝領域切入,但可以想象,其他制造業也可以復制這套模式。
2016年10月,阿里創始人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提出的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五新概念,正在逐步實現。云計算也從技術賦能進入到產品輸出的階段,且呈現出企業級消費級產品同步走的跡象,這是數字化加速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