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關系日趨復雜對大豆產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物流遇阻、餐飲業油脂消費下降,大豆供需兩端均受到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大豆進出口貿易受到較大影響,進口美豆、俄豆等方面受到抑制,國內市場的供應量略顯不足。對此,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在“第五屆中國大豆產業國際高峰論壇暨后疫情時代產融協同育新機探討”會上表示,期貨業將積極應對、開拓新局,持續推進產融結合,善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解決好大豆全產業鏈的風險管控工作,助力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端牢中國飯碗。
據介紹,今年1月份至8月份,參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系列期貨品種的法人客戶數、成交量、持倉量均有大幅提高,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9%、41%和58%。目前,國內70%的豆粕、50%的豆油現貨貿易采用大商所期貨價格進行基差定價;參與大商所市場的油脂油料企業的大豆壓榨量占全國的90%以上。
“中國大豆產業需要更加開放的國際化思維、更加專業的資本化思維、更加科學的原產地思維。”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寶龍表示,“保險+期貨”是金融創新服務“三農”的重要模式,該模式能夠把保險業經濟補償功能、防災減損功能與期貨業的價格發現、規避風險、套期保值功能結合起來,保障范圍更廣,服務效果更好,已成為金融市場支持“三農”發展和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大商所加快大豆系列期貨品種創新,構建起較為完整的衍生產品體系。目前,大商所在大豆產業鏈上共上市了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4個期貨品種和豆粕期權工具,推出了商品互換、標準倉單交易等場外業務。加上粳米、玉米、玉米淀粉、棕櫚油、雞蛋期貨以及上半年獲批并在持續推動上市中的生豬期貨,大商所已初步形成從糧食原料、壓榨、飼料到養殖的全產業鏈避險鏈條,為相關企業提供了較為有效的價格發現及多元化、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
席志勇表示,大商所順應國產大豆貿易流向和消費結構發展實際,優化了黃大豆1號合約交割質量標準,把基準交割地調整至哈爾濱,并相繼在吉林、內蒙古增設交割倉庫,實現交割區域對國產大豆主產區的全覆蓋,更加便利產地企業參與套保。交易所在豆油期貨品種上實施動態升貼水制度,創造性地解決了華南地區交割庫升貼水難題。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商所加大交易手續費減收力度,降低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特別是對產業企業套保交易手續費減收90%,推出差異化保證金政策,免收交割手續費及標準倉單充抵保證金手續費,切實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
關鍵詞: 大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