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揭曉。
報告顯示,2019年民營企業500強分布于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其中,浙江和江蘇兩省入圍企業數量最多。民營經濟大省浙江達到了96家,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為90家。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只有58家。
不過,廣東入圍的企業數量雖然不及浙江和江蘇,但在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上,卻高居榜首。
數據顯示,廣東入圍的58家企業營業收入達到了5.65萬億元,占500強的比重為18.72%,位居全國第一。在資產總額上,廣東58家企業合計達11.35萬億元,占500強比例為30.72%,遠超浙江和江蘇之和。
相比之下,浙江雖然入圍企業數量位居第一,但是這96家企業營業收入之和為5.17萬億元,排在廣東和江蘇之后,位列第三;資產總額為3.95萬億元,位居第二。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這一現象說明廣東的企業集聚效應、規模化走得比較靠前,浙江雖然入圍的企業數量更多,但是集中度相對沒有廣東那么高。廣東的行業龍頭比較多,“航空母艦”比較多。廣東很多龍頭企業在充分的市場競爭基礎上,經過并購整合,不斷做大。同時品牌化的培育過程中,包括美的等巨頭企業,從本土走向國際。另外,這些巨頭都是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化方向,對并購、品牌化培育也比較容易,發展也比較快。
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為54.6%,江蘇為55.9%。而根據公開數據,2017年浙江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高達65.4%。
從此前8月公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來看,浙江入圍的5家企業中,除物產中大外其余四家均為民營企業,顯示浙江民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而廣東入圍的14家企業中,民企約占6成,國企占了4成。
在浙江、江蘇和廣東之后,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共有52家企業入圍民營500強,不過這52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不及浙江、江蘇、廣東的一半,資產總額的差距則更大,甚至不及福建。這也顯示山東的民營經濟總體仍然不強。
在山東之后,河北以32家位居第5,福建以21家位居第六。
從大的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有388家企業入圍,占比高達77.6%;中部地區有58家企業入圍,占比為11.6%;西部地區43家企業入圍,占比8.6%;東北地區僅11家企業入圍,占比2.2%。
這其中,湖北以19家位居全國第7,在中西部領跑。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彭智敏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年來湖北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另外,像東湖高新區上市公司多,財富效應顯現。
近年來,湖北武漢憑借雄厚的科教實力,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東湖高新區已經發展成為我國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高新區。目前東湖高新區已有數十家上市公司,成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在東北地區,僅有11家企業入圍民營經濟500強。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要形成規模比較大的民營企業,必須要有眾多的民營企業做支撐。現在東北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比較薄弱,所以很少能形成大的民營企業。
他分析,未來東北地區需要加強向市場化的轉軌,多發展市場主體,由原來以國有經濟為主的結構,向各種所有制全面發展的結構轉變。
此外,東北的幾個副省級城市哈爾濱、沈陽、長春和大連的高教科研力量都比較雄厚,但這些資源優勢并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衣保中說,東北的科教資源是比較雄厚的,產生很多科研成果,但這些成果在當地的轉化率比較低,大部分都拿到東南沿海去轉化了。因為東北缺乏承接的市場主體,很難在當地找到能夠吸納和使用的企業。所以未來東北的科研成果要加速在當地轉化,也需要靠比較活躍的民營經濟來支撐。
關鍵詞: 民企500強地圖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