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年報披露的結束,36家A股上市銀行的中考答卷也全部亮相。今年上半年,36家銀行雖然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但凈利潤卻同比下降9.33%,業績下滑的上市銀行數量高達半數。
大幅計提撥備成為各家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后發現,36家上市銀行上半年合計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達8627.99億元,同比大增38.61%。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三年防范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再疊加疫情的影響,銀行業必然要做出痛苦的選擇。不僅上半年這樣做,下半年還要處置2.3萬億元不良資產,才能完成全年目標。這意味著,下半年仍要進行較大幅度的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營收普漲VS凈利下滑
加大計提撥備是主因
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營收保持穩定增長,36家上市銀行前6個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72萬億元,同比增長6.28%。除西安銀行營收出現小幅下降外,其余銀行營收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青島銀行、寧波銀行、鄭州銀行、杭州銀行的營收同比增速均超20%。
在營收整體上漲的同時,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卻明顯下滑。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凈利潤8686.10億元,同比下降9.33%。其中,有18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不同類型的銀行,業績表現分化較大。其中,上市城商行的表現一枝獨秀,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是所有類型銀行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上市農商行整體凈利潤同比小幅下降3%。六大國有銀行及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凈利潤降幅較大,分別高達11.16%和8%。
究其原因,大幅增加撥備計提無疑是吞噬上市銀行凈利潤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6家上市銀行共計計提資產減值損失8627.99億元,同比大增38.61%,與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額相差不多。其中,凈利潤同比下降最大的國有大行計提撥備最為“積極”,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增幅達42.15%。
多家銀行高層在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指出,凈利潤下滑是因加大計提撥備影響,若剔除這一因素,銀行的業績還是增長較好的。這一說法在上市銀行披露的撥備前利潤指標上也得以體現。半年報顯示,36家上市銀行前6個月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6.9%,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的增速分別為4.3%、11.2%、12.6%、6.7%。
通過加大撥備計提水平,各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明顯提高。截至上半年末,36家上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平均值為268%,較一季度末增長0.56個百分點,較2019年年末增長6.46個百分點。其中,有26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過200%,占比逾七成,風險抵御能力較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主要是由于減值損失加大和凈息差收窄所致,前者為最主要因素。
王一豐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受疫情沖擊,銀行業今年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是必然選擇。一方面,目前境外銀行業在撥備上也都比較審慎,銀行盈利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內地銀行這樣做具有全球普遍性特征。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調整結構、化解存量等問題,也需要增加計提撥備。此外,全球疫情尚未結束,經濟層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銀行這樣做也是未雨綢繆、以豐補歉的一種方式。
不良貸款率總體平穩
積極提升抵御風險能力
各家銀行寧愿讓過高的撥備影響盈利水平,也要加大撥備計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潛在的資產質量惡化的壓力。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36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值為1.43%,與一季度持平,較上年年末提升0.01個百分點,總體保持平穩。銀保監會披露的監管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率為1.94%,絕大多數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低于該平均值。其中,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二季度末不良率平均值分別為1.4%、1.61%、1.36%、1.35%。有14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年末出現下降,其中,寧波銀行、郵儲銀行、南京銀行、常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在1%之下。
雖然上半年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整體處于較低水平,資產質量可控,但考慮到資產質量風險的遲滯性,為了提前預防未來資產質量風險的提升,上市銀行還是普遍進行了充足的準備,以加強抵御風險能力,避免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
武雯預計,在銀行對不良資產核銷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下半年銀行利潤增速仍將下滑,預計將同比下降12%左右。但銀行賬面更趨健康,有利于長期穩健發展。
王一豐指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存量風險已逐步出清,銀行業經營將回歸正常軌道。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經營較為穩健,凈利潤即使暫時出現負增長,也不會改變整體格局,行業盈利增速仍有賴于這些主體金融機構盡快回歸常態。但對中小銀行來講,不同地區存在很大差異化,尤其是在新舊動能交替過程中,各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節奏也不一樣,可能會導致不同地區的銀行之間的差距被不斷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