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APP,點擊購票,選擇觀影時間,確認觀影地點,在一場可提供雙座位的場次里,北京的田雨(化名)按下了購票鍵。
“這是今年在電影院看的第一場電影。”田雨感慨道,“我都不記得上次看的是哪個片子了,這一轉眼2020年已經過去了大半。”
國產大片定檔,熱映《八佰》刷屏,這背后是觀眾強烈的觀影意愿,也為行業全面回暖注入了動力和信心。
一組數據或許能夠說明影視行業的初戰告捷。
“《八佰》在全國正式上映后的首周六和首周日,連續兩日單日票房破2億元,首周日電影票房達到2.57億元。”貓眼娛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截至上映首周,《八佰》累計票房已突破8億元大關。”
《八佰》獨享檔期占優勢
影院復工復產已“滿月”,在《八佰》正式上映的首周六,《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市豐臺區萬達影城,影城外被鐵柵欄圍起,僅留一個可供兩人同行的出入口,工作人員在此放置了一個小桌子,上面貼上了“北京健康寶”的到訪登記二維碼,前來觀影的人有序排成長隊,依次掃碼登記、測量體溫。
記者進入影城,看到該影城的員工正在安排觀眾入場觀影,并提醒大家將手中的飲料和零食放置到指定區域,觀影時需戴好口罩不可進食。
不過售票區和賣品區已有工作人員在向觀眾售賣觀影零食。“爆米花和飲料都可以打包帶走,但不允許帶入到影廳內。”店內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據記者了解,廣州等地的影院已經允許觀眾在影廳內飲食。
“在疫情常態化的防控之下,影院的經營基本上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的狀態,無非是看電影時戴上了口罩。”愛奇藝前副總裁李文跟《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從7月20日電影院復工首日的400萬元、到首周末的單日3000萬元、再到復工一個月后單日票房破2億元,在新老中外影片的合力推動下,中國電影市場的恢復速度遠超預期。貓眼娛樂跟記者表示,“全國電影觀眾對于優質影片的積極反饋極大地鼓舞了電影行業的士氣,也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下半年發展的最大推動力。”
“歷史片的一個優勢,就是它有沉淀,承載的信息量大。”《瘋狂電影圈》作者、編劇莫爭告訴記者,“無論是關于這段歷史,還是影片口碑等,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使得它有話題性。因為爭議就有了噱頭,越辯越熱鬧,也使得票房市場不斷上升。”
在李文看來,《八佰》能夠在短期內創造高票房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影片能夠獨享檔期。“《八佰》基本上獲得了影院80%的排片量,相當于平時的一倍,即使市場再低迷,但總量很大,接近于獨享檔期了。”他表示,“很多電影本身就是一個玄學,我覺得大家也不要過分的去說這部電影有多好,但同時也不能客觀地認為這個市場有多糟,還是要比較理性地看待市場。”
“尤其是從上市公司的業績層面看,并不會出現爆炸性的變化。因為業績和收益本來就在計劃之內的,現在電影換了上映的時間,上市公司也只不過是換了時間獲得這筆收益。2020年大半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剩下的時間就是窮追猛趕,就看還能挽回多少失去的市場。想要獲得比原來更高估值或者取得超額業績,是不現實的。”李文如是說。
好口碑源自好內容
“疫情期間大家都憋壞了,終于有新上映的電影!”田雨認為,新片的上映滿足了觀眾的“報復性”觀影。
但其實,“用戶對好內容的需求從沒有變過。”談及《八佰》的票房,國海證券傳媒分析師朱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八佰》上映之前,也有其他新片上映,但實際效果不太理想。這就說明,不是壓抑消費的簡單原因,還是得有優質影片的出現。”
朱珠稱,“隨著《八佰》即將登陸海外市場,也間接說明中國文化真內核的出海,體現了文化的自信,也帶來中國文化傳媒產業的韌性與可持續發展。”
毋庸置疑,內容是這個市場能不能真正復蘇的關鍵。“本質上電影院生意能不能好還是取決于內容。”李文說,“行業目前還是在谷底慢慢地往坡上爬的階段,遠沒有達到波峰的狀態。建議更多有擔當的企業能夠把更多優質的電影拿出來,要勇于上線。”
值得注意的是,《證券日報》記者在探訪中發現,和疫情前相比,電影票價稍有上漲。以北京為例,普通2D電影的價格基本在50元/張-80元/張,而同樣價格在疫情前可以享受到3D影片的觀影效果。“這是市場行為。”李文解釋稱,“每個場次的座位數少了,自然就會進行一些漲價,如果座位能夠全面放開,影院也會考慮再降低價格。”
雖然票價稍有上漲,但北京發放千萬元的“觀影券”再次激發了消費者的觀影熱情。《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北京文惠卡官方服務號領取了四種額度的“觀影券”,包括滿15元減5元、滿30元減10元、滿50元減20元、滿90元減30元,復制券碼后即可在淘票票、貓眼電影等平臺購買電影票時使用。記者發現,在使用優惠券后的電影票價與疫情前大致相同。
縱觀影院復工復產的這一個月,上座率限制由30%提升至50%,超過120分鐘的影片取消中場休息,有的場次還給觀眾提供雙座位方便朋友一起觀影……離電影行業的全面放開似乎已經不遠了。
“只要沒有出現極端的疫情事件,預計全面放開在‘十一’來臨之前,我個人判斷是九月中旬。”李文表示。
關鍵詞: 影院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