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貨火爆、“吃播”剎車……一正一反,讓短視頻的矛盾體質暴露無疑:流量效應忽上忽下,還沒找到競爭的核心壁壘。
從2019年開始,短視頻一直是互聯網最火的產業風口。盡管出現了抖音、快手等領跑者,也不乏直播帶貨這樣的現象級趨勢。但作為趨勢性的新內容和媒介手段,短視頻經歷了秀場(娛樂)、游戲、帶貨等多股浪潮,看起來百花齊放,卻始終缺乏堅實的競爭壁壘。
打擊短視頻亂象的新一輪矛頭指向“吃播”,更凸顯了短視頻流量思維積重難返之下的“囚徒困境”。
作為各個平臺重要的內容類型之一,“吃播”在過去擁有相當體量的受眾群,也給短視頻平臺帶來不菲的流量收益。在良性模式下,“吃播”帶著美食、生活、健康等標簽;而在流量誘導下,不少“吃播”走向了另一種極端,打上的是鋪張浪費、嘩眾取寵等標簽。
新奇沒有錯,滿足受眾對美好和新鮮的追求,但“吃播”過頭了,就變成了獵奇、刻奇。這就是流量思維在價值觀面前占了上風,最終犯了錯。
退一萬步講,拋開價值觀。從內容層面看,“吃播”泛濫,就是“美食博主”的同質化、平庸化甚至低俗化。
因此,從“美食博主”到“吃播”,不單單是字面轉換,這種流量驅動的規模化異變,值得短視頻平臺驚醒。
舉一反三,一哄而上發生在短視頻平臺的風潮,可不只是“吃播”。不夸張地講,幾乎每一類現象級模式,都是“你有我也有、唯恐落人后”。
早期的移動短視頻從PC直播升級而來,是美女帥哥的天下,被統稱為秀場模式;而后又分化成游戲、搞笑、模仿(音樂踩點);再到吃播、帶貨等新鮮品類。
如果對比來看,這里面只有賣貨、游戲,有點兒產業鏈的感覺,側重行業上下游的融合,能夠帶來更多的衍生價值。
而包括“吃播”在內的其他領域,“嘩眾取寵”的成色越重,就越發危險。
短視頻真正的競爭壁壘尤其是核心壁壘是什么,大家都在找。不同平臺之間,初期還能用年齡、地域、購買力進行區隔。但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滲透率的提高,頭部平臺的用戶覆蓋面“殊途同歸”,年齡、地域、購買力,這種天然的用戶區隔不再明顯,就更加考驗內容運營的能力。
內容運營,瑣碎而艱難,平臺如是,平臺里想出位的博主也如是。最取巧的競爭策略就是跟隨或者模仿。跟隨對手,很難出類拔萃,但也不至于貽誤戰機。因此,薇婭、李佳琦火了,每個平臺都想培養自己的薇婭、李佳琦;每個平臺里的KOL都想自己變成薇婭、李佳琦。
同理,“吃播”PK也是如此,當吃的最多最貴、食材最多最貴成為第一要素,亂象就成了必然,卻與美食本身沒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