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行情回暖、監管層支持、打造資管競爭力等背景下,銀行理財子公司權益類產品布局力度正在不斷加大。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盡管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只發行了三只純權益類產品。但是,大多數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固收類和混合類產品中都配置了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多在20%或30%以內,不過也有部分混合類產品的上限高達70%。同時,近期股權投資也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布局權益市場的新方向。
“對于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單純依靠固收類投資無法獲得持續且有競爭力的收益,也難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客群的需求,做好信用下沉、豐富產品體系成為打造產品競爭力的主要抓手,逐步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是必然趨勢。”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混合類及權益類產品
7月份大幅增長
記者注意到,此前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始逐步拓展權益產品,伴隨著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承壓以及多重競爭加劇的格局下,理財子公司產品加大布局權益市場已成為大勢所趨。
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19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登記的理財產品共計1617只。從產品類型看,當前理財子公司主要發行的產品包括固定收益類、混合類和權益類3種類型。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最高,共發行1219只,占總發行數量近八成;混合類產品共發行了395只,占比達24.43%,以三級(中等風險)居多;權益類產品僅發行3只,且風險等級為中高風險。
例如,近日,光大理財推出“陽光紅300紅利增強”產品,成為光大理財推出的第二只權益類產品。這也是目前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第三只權益類產品,其余兩只分別為“陽光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和“工銀理財·工銀財富系列工銀量化理財--恒盛配置理財產品”。盡管純權益類產品發行較少,但是各大銀行理財子公司正逐漸在固收產品中增配權益類資產,特別是配置部分權益類資產的混合類理財產品已初具規模。
記者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發現,部分產品將權益類投資占比提升,目前多款混合類產品權益類資產配置占比介于20%-70%區間。例如,光大銀行旗下光大理財子公司發行了一系列中等風險的混合類理財產品。以其中某一款產品為例,在投資策略上,主要采取FOF形式,投資于公募性質的資產管理產品。在資產配置策略方面,本產品以50%的權益資產和50%的固收資產為中長期的配置中樞。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向好背景下,今年7月份,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混合類及權益類理財產品較6月份大幅增加14款,達到55款,占當月全部產品數量的28.5%,同時也創下銀行理財子公司進入市場以來發行此類產品的單月最高值。
此外,股權投資也成為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布局權益市場新方向。例如7月1日,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江蘇民企盛虹集團有限公司的新增股東,這也是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首次對未上市公司公司開展股權投資。此外,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也通過與其他公司一起設立有限合伙企業的方式,進入了股權投資市場,但尚未正式進行股權投資。
王一峰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積極布局權益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對股權投資市場來說也是一種資金的回歸和拓展,有助于為資本市場引入更多源頭活水、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短期來看,是銀行理財子公司逐漸完善產品體系、為高凈值客群提供差異化產品的主動選擇。銀行理財在大資管行業規模居首,資金優勢不可比擬,但是囿于銀行傳統信貸文化、直接融資業務經驗不足、投資邏輯和架構尚不完善等因素,更傾向于與其他專業股權投資機構合作來獲取優質項目及管理經驗,通過優勢互補更深地參與到資本市場當中。”
循序漸進
加碼權益類投資
在王一峰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大權益類資產比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從理財子公司自身特征來看,投資范圍包括債券、股票、貨幣市場、未上市公司股權、非標等多重標的,且產品久期相較傳統銀行理財有明顯拉長,也更適宜做權益類配置;其次,在全球進入低利率時代的大環境下,傳統債券投資等收益率不斷創新低,為支撐資金端維持相對有吸引力的收益率水平,銀行理財資金通過權益配置增強收益的訴求有所提升;再次,隨著居民財富積累和投資意識增強,疊加資本市場發展和機構投資者隊伍更為成熟,居民家庭資產配置更為多元化是必然趨勢;最后,從監管導向來看,凈值型改造意在引導銀行理財反映資產管理能力相應的綜合回報水平,未來低風險、短久期、固收類產品與高風險、長久期、股權類等資管產品收益率差異將進一步拉大,客戶風險偏好和投資行為也會隨之得以真實體現并激發更為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權益類,包括未上市的股權,有助于引導長期的儲蓄資金通過專業化機構來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支持直接融資,也有助于推動中國金融結構的優化,以及經濟產業的升級和創新型國家的發展。
不過,從目前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加大布局權益市場是大勢所趨,但是理財子公司在權益類投資領域尚處于弱勢。
“囿于銀行的傳統優勢、穩健風格、客群基礎、投研實力等多重因素,以固收類產品為主的配置思路短期內難有改變,權益類投資加碼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面臨諸多挑戰。”王一峰表示,具體來說,一方面,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較低,且已經習慣預期收益型產品,對凈值的波動和回撤較為敏感,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另一方面,銀行理財長期受傳統信貸文化、資管部運作模式等因素影響,在權益投資方面專業人才匱乏、投研經驗不足,需要逐漸補齊短板、構建權益投資能力。
交通銀行研究員、西澤研究院特聘高級研究員鄧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由于資本市場發展存在不確定性,宏觀經濟外部影響因素劇增,目前發行權益類產品首先需要謹慎評估宏觀經濟對資本市場的波動影響,利率下行空間較大,資產配置的稀缺性和風險性疊加;其次是凈值化理財產品的接受度并不高,收益普遍下行的趨勢明顯,客戶吸引力下降;最后是權益類產品的底層資產需要遵循資管新規要求,涉及監管問題。”
談及理財子公司未來發展的建議,溫彬對記者表示,通過引進行業的專業人才,借鑒私募股權基金的評估體系,來補足對權益類投資風控的短板。從優勢來講,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投資可以和銀行信貸形成協同效應,對于被投資的企業長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對于理財子公司而言,一是要提升投研能力,加強權益市場資產配置的組合,增強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吸引更多客戶;二是要做好存量理財產品的穩定轉續工作,從產品導向轉向客戶導向,針對不同類型客戶設計更加豐富的權益產品,拓展凈值化產品的覆蓋率;三是加強內部風險管理,注重研究金融市場風險,及時進行權益市場配置的產品組合調整,防范突發事件和聲譽風險。”鄧宇表示。
“理財子公司建立高度市場化的投研團隊尚需時日,更有可能通過被動投資的方式或與其他機構合作切入權益類投資,初期階段指數類和FOF/MOM是合意之選。后續在加強與母行其他資管機構及外部機構的投研合作過程中逐漸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并將產品線繼續拓展至主動權益、衍生品等更為復雜的領域。”王一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