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轉型“深水區”的信托公司正在加快排兵布陣。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官網累計披露73條信托公司高層變動信息。其中,10家信托公司火線“換帥”(含董事長、總裁或總經理)。多數新帥為內部提撥或大股東委派,曾是金融“老兵”或監管人士。
另一方面,在轉型壓力之下,信托公司正在招兵買馬,建設標準化信托業務團隊,甚至有部分公司開始零費率進行市場競爭。
業內人士則提醒道,信托公司自身競爭機制和薪酬制度的調整跟不上,招聘自建的團隊未必留得住。
更喜歡用“自己人”
今年以來,共有10家信托公司換帥,分別是北京信托、大業信托、愛建信托、粵財信托、蘇州信托、長安信托、華寶信托、北方信托、華潤信托和民生信托。
其中,民生信托董事長張喜芳的任職暫未在銀保監會網站公開披露,但記者從民生信托人士處獲悉,其任職資格已獲北京銀保監局核準。張喜芳將正式扛起泛海集團(0129.HK)信托板塊的大旗,他同時是泛海控股的副董事長。
而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是,8月7日,深圳銀保監局核準了李福利華潤信托董事長的任職資格。公開資料顯示,李福利曾擔任五礦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五礦股份副總經理、五礦集團副總經理;于2018年8月起加入華潤集團擔任副總經理、華潤金控董事長。
據記者了解到,信托公司高管變動有多方面原因,諸如實際控制人系統內部各經營單位的調換、個人原因或原有高管正常退休后的交替等。
一位華南地區的信托行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集團調動更多體現集團、股東的要求,而個人跳槽則更多可能是市場化的考慮。”
相較于高薪外聘,信托公司高管更傾向于任用“自己人”。
前述10家公司中,有7家新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總裁)均為熟面孔,由股東直接委派或公司內部提撥。
除了上述提及的張喜芳、李福利外,華寶信托總經理孔祥清和粵財信托董事長莫敏秋都是由集團委派上任的。
另外,北京信托總經理何曉峰、蘇州信托總裁張清、北方信托董事長韓立新、長安信托總裁劉斌均屬于內部提拔。
值得注意的是,信托公司“新帥”多是金融系統的“老兵”。
記者此前統計68家信托公司年報發現,大多信托高管擁有十余年到二十多年的金融業從業經歷,不乏銀行、券商、基金的從業經歷。比如,愛建信托新任的董事長徐眾華從事金融行業40余年,歷任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上海市分行副行長等職務。
在職的信托機構董事長和總經理中,至少10位信托高層來自監管機構,實現從監管者到經營者的過渡。
比如,云南信托董事長甘煜、國民信托董事長肖鷹、中誠信托董事長牛成立等。新上任的大業信托總經理戰偉宏,則曾擔任過原銀監會非銀部副處長、處長,并先后擔任中融信托副總裁、浙金信托總經理。
“銀行集中了最核心的金融資源,和其他金融業態緊密聯系,監管人士則有獨特的人脈背景、對信托業及行業監管態度有更專業敏銳的認知和把握。”另一位受訪的信托業內人士如是認為。
也有信托公司人士指出,嚴監管之下,合規風控也會逐漸成為高管選用和考核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信托公司罰單增多的同時,還呈現出機構和相關責任人“雙罰”的趨勢。
本報記者根據吉林信托最新的罰單發現,監管部門對其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時,由于李魏負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李俊永負合規管理責任,監管對兩人作出警告處分。而李魏在7月2日剛獲批吉林信托總經理助理的任職資格。
緊踏監管節奏
業內人士認為,信托高管密集變動、招兵買馬建團隊或與行業轉型有關。
本報記者統計銀保監會官網公告發現,2020年以來,信托高管任職核準信息,包括信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等職位的變動。其中,還包括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白偉群、副總裁王利華的履新。
從時間上看,信托公司的“換帥”主要集中于5月份后。自5月8日《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推出以來,信托行業正面臨深度轉型的關鍵期,壓降融資類業務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前述受訪業內人士認為,一把手的戰略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履新高管對監管趨勢的把握和轉型思路的調整,有助于信托公司轉型發展。
這位受訪人士進一步表示,“新高管往往會被期待給公司帶來發展思路的創新轉變,帶來更多的外部資源。”
記者注意到,去年8月履新平安信托董事長的姚貴平,燒起的第一把“火”便是調整公司戰略布局,向不良資產領域進軍,以“特殊資產投資、基建投資、融資服務、私募股權投資”作為新的業務方向。自此之后,平安信托就開始為負責布局特殊資產投資的新事業部招兵買馬、組建團隊。
在市場化招聘上,2018年和2019年,信托公司的市場招聘“火力”主要集中于財富管理團隊。今年以來,市場上公開招聘信息則更多是標準化信托業務相關的崗位。
目前,多家信托公司正在招聘證券信托產品經理、行業研究員、固收團隊信評經理、投資經理等崗位。比如,近期中誠信托招聘的“標品信托事業部業務團隊負責人”,要求具備五年以上資產管理或固定收益投資研究經歷,具有證券公司、銀行、基金公司等相關領域工作經驗。
這背后的原因是,資金信托新規下,部分信托人士提出通過做大標準化資金信托規模,擴大分母,以創造更多非標的額度和空間。
南方某信托公司一位研發部總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已有部分信托公司開始零費率進行市場競爭,做大標準化信托產品。他認為,“這一做法與監管的初衷相背離。”
受訪的某信托公司內部人士此前告訴記者,有的信托公司多個團隊轉型做標準化業務,團隊之間存在競爭和指標要求,為了滿足考核指標,罔顧金融市場風險,“沖量式”地去發行一些高位接盤的開放式產品或現金管理類產品。
近期的數據也側面體現了金融類信托的“一路狂飆”。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8月3日至8月9日這一周,金融類集合信托募集資金129.59億元,環比增加10.89%,房地產類、工商企業類、基礎產業類信托募集資金規模均呈大幅下降趨勢,分別環比減少48.81%、74.93%和81.56%。
對于“招兵布陣”標準化業務,一位某國企信托公司中層人士近日向記者分析指出:“通過市場化招聘自建標品業務投研團隊,還需要結合信托公司自身競爭機制和薪酬制度的調整,否則團隊未必能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