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新常態、內循環新格局下,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正推動資本市場步入“科技投資大時代”。特別是中概股持續回流港股,將為市場帶來更多優質資產。要想把握滬港深三地科技股投資機遇,更需要具備全球視野。9月9日,擅長全球精選科技股的投資專家張丹華全新力作:嘉實前沿創新混合型基金(代碼:009993)將全面發行。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工學博士出身的張丹華,有豐富的科技行業投研經驗,2011年6月加入嘉實,歷任小盤組研究員,新興產業組研究員,負責互聯網軟件科技行業研究,現任嘉實科技行業投資總監、研究部總監。在長期實戰中,逐漸形成了低換手率和集中投資的風格,中長期業績突出。
從海通證券截至2020年6月末的基金業績排名來看,張丹華管理的嘉實全球互聯網人民幣,近五年收益率排名QDII主題型基金第一名;嘉實前沿科技滬港深最近一年收益率排名同類基金前30%。
為什么要投資科技?三大理由
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即使是巨匠,也無法解決科技發展的三大難題:變化太快、勝出者太少、預期波動太大。不過這并不妨礙人們對科技股的追捧。
在張丹華看來,投資科技有三大理由:首先,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價值創造將來源于科技創新,科技投資是真正能將蛋糕做大的過程;其次,只有科技領域能夠實現以指數級增長將蛋糕做大的過程;第三,科技投資契合投資的本質:科技投資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相信未來會更好才會投資科技。
第一原理應對科技投資兩大難點
推動科學大發展的背后原因,是人對未來無止境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并不能成為科技的通行證,因為科技時刻要面對的是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這兩大難點。張丹華分析指出,首先科技的不連續性來自基礎科學領域的不連續、科技本身發展的不連續以及成功勝出公司的不連續。而不確定性來自影響因素的不確定、相互關系的不確定、因果關系的不確定和未來事件的不確定。
這不僅是科技工作者的難題,更是科技投資者的難題。科技的上述兩大屬性,似乎天然地與投資要義相悖。投資追求的是盈利確定性和收益連續性,而科技股投資最難的恰恰是這兩點。張丹華認為,一級市場不確定的是未來,二級市場不確定的是人心。投資者不僅要承受行業發展的起伏波折,還要面對市場情緒的潮起潮落。
面對科技投資的兩大難點,張丹華嘗試找到復雜體系里存在的基本原理,“在探尋一切復雜系統的過程中,一定存在著一個基本的原理,它不能被增減,不能被消除,不能被改變,”這是張丹華相信的“第一原理”。找到科技領域的這些底層的規律,通過向上演繹的方法來判斷未來,克服科技投資的不連續與不確定性。
方向、節奏、公司、估值,奏響科技投資四重奏
在多年的科技股投研實踐中,張丹華逐漸總結出一套獨有的科技股投資方法論:即從方向、節奏、公司、估值四個方向入手,奏響科技股投資四重奏。
首先,從方向上看,哪些科技代表本質的發展方向?張丹華介紹,過去70年的歷史證明,只要把握住摩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這兩大底層邏輯,就能把握住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兩個科技大方向。
其次,從節奏看,過去70年,世界經歷了5輪科技周期,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每一輪科技周期大概10年時間,每一輪的節奏都是,硬件創新,媒介變革,和商業模式變化,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張丹華將其稱之為“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模式再三年”。落實到投資節奏上,則先是硬件的機會,然后是軟件,最后是互聯網+。
第三,公司層面,主要是看六個方面的內容:作為長期投資最重要的還是看盈利模式,會關注ROE和自由現金流的水平,因為長期投資來講,盈利模式是難以在企業層面隨著時間變化的,這可能很多時候是出身決定的。二是會關注空間,關注空間的不同層次。三是關注本身的競爭優勢,包括護城河、定價權、產業鏈具體的格局和未來的走向等等。四是考慮管理層的戰略和執行力,包括分享精神。五是考慮成長性和估值的匹配程度。六是綜合考慮市場預期的情況。
最后,估值層面,采用基本面絕對估值DCF+ 概率加權為主要估值方法。
從招募說明書看,即將發行的嘉實前沿創新所指前沿創新型上市公司是指符合經濟發展趨勢或產業升級轉型方向,具有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市場需求、新管理方法等新興經濟要素與特點,且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處于成長期的上市公司。站在當前的時點,張丹華指出,看好互聯網、云計算、半導體、智能汽車和生物技術五大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