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僅僅經歷兩年之后,這11只基金已相比首發規??s水了1096.72億元,平均單只基金縮水規模為99.7億元,其中有一只基金規模甚至縮水至不足2億元。
火熱的8月,新基金發行熱度亦不減。
8月17日,明星基金經理葛蘭擬掛帥的中歐阿爾法再次上演“一日售罄”。渠道反饋顯示,僅上午的首募規模已接近200億元,超過其募集上限的80億元。
事實上,8月首個交易日就誕生了3只爆款基金,其中包括景順長城競爭優勢、廣發穩健優選,以及“封轉開”的中歐瑞豐。
基金發行持續火爆,疊加賺錢效應帶來的基金凈值上漲,讓“百億俱樂部”急劇擴容。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末,管理主動偏股型基金規模超過百億元的基金經理有60余人,但截至8月12日,達到上述條件的已有141人。
“投資者應該珍惜現在,未來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都會很大,這也許會成為行業‘新常態’。”8月13日,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爆款進化論
“這幾年的所謂“爆款”基金,與前兩輪牛市誕生的巨無霸基金有所不同。投資者對于基金的選擇更偏向于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至少說明投資者在買入前有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目跟風。”8月13日,上述滬上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公募基金早些年一些爆款基金,與基金經理歷史業績關聯度較低。
8月16日,有受訪的公募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些年,無論是渠道還是投資者,對于基金的認知都有了較大改變,回顧過去會有今是昨非的感慨,其中最大變化就是破除了對外資的“迷信”。
公募行業首只百億基金是海富通收益。
2004年3月,海富通收益以131億元的首募規模,創造了基金業的歷史。值得注意的是,海富通2003年4月1日獲批開業,當年8月22日才成立了旗下首只基金。
無獨有偶,2004年3月發行的國聯安中小盤,首募亦高達83億元,與海富通類似,國聯安亦為首批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
2006年,牛市催生公募基金爆發式增長,其中廣發基金打響第一槍。由2005年業績冠軍何震領銜的廣發策略優選,募集規模大幅超過市場預期,這只百億級基金僅是這輪牛市盛宴的開始。
2006年11月,華夏優勢增長創下2天募集141億元的發行紀錄。然而當月,嘉實策略就將其打破,不僅一天完成募集,且成立規模達419億元,彼時在基金行業可謂空前絕后。
從時點上看,2007年、2015年和2016年成為首募規模破百億元基金成立最多的年份,統計數據顯示,這三年分別有23只、15只和10只基金的首募規模在百億元以上。
2020年,爆款基金又一次扎堆出現。僅二季度,便有5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募集規模超過百億元。
下半年,基金發行愈加火熱,其中7月份誕生了7只百億級基金,均為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規模約為189億元。
除了新基金外,績優老基金亦規模暴漲。譬如中歐基金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一季度末的規模為26.48億元,二季末規模已達80.20億元。
8月17日,華南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今的爆款基金,在行業內并非雨露均沾,投資者對于基金經理的中長期業績有了較高要求。事實上,目前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相比2007年、2015年有了長足進步。”
規模是業績的敵人?
伴隨著爆款基金頻出,基金業的馬太效應凸顯。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管理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的為廣發基金的劉格菘,管理規模高達821.32億元,而規模最少的基金經理僅管理565萬元。
績優基金經理受追捧的趨勢仍在繼續。
7月8日,王宗合領銜的鵬華匠心精選首日認購資金達1371億元,創下了公募基金發行認購歷史的新紀錄。
管理數百億元的大資金,對于基金經理的能力邊界有了新要求。
上述華南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極限。規模是業績的敵人,這個說法的前提是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已超過其能力上限。
2018年1月16日,興全合宜混合在發售當日遭到市場資金瘋搶,最終以327億元成立規模,成為公募基金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偏股基金。興全合宜的超高首募規模,點燃了近年來基金公司追求爆款的熱情,該基金的投資運作,亦持續為市場所關注。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2018年1月23日成立起,截至2020年8月14日,區間內上證指數下跌4.93%,興全合宜累計回報率為65.54%,相對同類基金仍有20.08%的超額收益。
不過,相比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興全合宜的業績稍顯遜色。盡管兩只基金的持股高度一致,但由于興全合宜的超大規模。與興全合潤的持倉比例不盡相同。
謝治宇表示,“規模對我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自己感覺下來,時間的約束某種程度上勝過規模的約束。”
8月13日,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某些明星基金經理不愿意發產品的心態可以理解,畢竟對他們而言,超控的規?;蛟S意味著面對一個稍差的業績。
百億基金浮沉
花無百日紅。以前一波牛市為例,2015年二季度成立的11只百億基金都曾經歷過大幅縮水。
統計數據顯示,僅僅經歷兩年之后,這11只基金已相比首發規??s水了1096.72億元,平均單只基金縮水規模為99.7億元,其中有一只基金規模甚至縮水至不足2億元。
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基金發行均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盡管市場火爆,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擁有主動權益類基金的139家公司中,仍有87家規模不足百億元。這意味著很多成立多年的基金公司,權益類產品規模尚不如一只爆款基金。
對于頭部基金公司而言,競爭仍頗為激烈。
截至二季度末,易方達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高達2001.51億元,仍居行業首位;廣發基金居次席,規模合計1927.67億元;匯添富第三,規模為1640.11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亦有基金公司不走尋常路。諸如睿遠成長價值成立以來,長期限制大額申購,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限制不高于1000元。
“睿遠基金每天1000元限購的做法在行業內有較好口碑,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所有的明星基金經理都這么做,恐怕難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8月13日,上述滬上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一直在擴容,明星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劇增亦屬尋常。
“近年來公司努力提升投研能力,就是為了行業擴容做準備。事實上,目前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還遠未觸及天花板”,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