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迷你基金清盤,近年來已成為行業優勝劣汰的正常表現。不過如果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清盤數量過多,遠遠大于自身管理數量和管理規模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或許意味著基金公司遇到了一些問題,新華基金便是如此。
據《每日財報》了解,新華基金成立于2004年,憑借主動權益投資,也曾在公募基金行業內名噪一時。2009年,新華王衛東與華夏王亞偉上演年度冠軍爭奪戰,讓新華基金權益投研實力在業內聲名鵲起。
然而近年來,新華基金管理規模逐年遞減,債基業績表現平平,比例失衡且依賴于固收類產品;權益基金則始終發展緩慢,旗下產品清盤危機頻現,產品“創新”無力;又加之投研老將崔建波的離職,宣告著新華基金的“光輝歲月”已經遠去。
累計清盤19只公募產品,清盤危機依然頻現
據《每日財報》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新華基金旗下已累計有19只公募產品清盤,清盤累計數量居行業第9名。而清盤基金數量較新華基金更多的公司中,不少是產品數量和管理規模都數倍于新華基金的大公司。
雖然基金清盤是企業優勝劣汰機制常態,但是如若清盤數量遠遠大于自身管理數量與規模就證明其潛在的問題。被清盤的19只基金中有3只是受監管政策變化影響清盤。其余基金中有14只在清盤前資產規模不足5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基金旗下仍有多只產品規模迷你,清盤危機依然頻現。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新華基金旗下規模不足1億元權益類產品包括新華外延增長主題、新華積極價值、新華靈活主題、新華鑫回報、新華鑫利、新華鑫泰、新華鑫動力A/C等。
其中,新華外延增長主題、新華積極價值、新華靈活主題、新華鑫回報、新華鑫利、新華增強A/C六只基金規模低于5000萬元。
事實上,僅今年6月以來新華基金就已發布2只混基基金清算公告。
6月15日,新華高端制造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進入清算程序,其清盤的原因是截至2020年6月5日已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合同終止條款。
根據資料,該基金成立于2017年7月25日,首募規模2.36億元。截止清盤前最新一季末,資產規模僅800萬元。
而在不久之前的6月12日,新華基金旗下另一只基金新華家盈雙利混合發布二次清算報告。該基金于去年11月30日就進入清算期,由于清盤時其持有的股票“渝農商行”仍然處于鎖定期,因此直到今年5月6日這只股票賣出變現后才進行二次清算,徹底宣告清算結束。
與新華高端制造存續了近三年不同的是,新華家盈雙利只存續了8個多月。該基金2019年3月5日成立,首募規模2.94億元。清盤原因同樣是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
業績下滑成清盤主因,部分產品業績黯淡
從新華基金旗下19只已經清盤的產品來看,有14只在清盤前資產規模不足5000萬元。
業績下滑是造成大規模清盤的主要原因,14只中有6只基金在存續期間跑輸業績比較基準,新華鑫盛等三只相較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率分為-15.89%、-14.36%和-12.71%,明顯跑輸。
14只基金中,至少有7只運作不超過一年。新華鑫裕運作僅90天左右,2017年5月19日成立,當年8月18日就已終止。從成立時的相關資料看,該基金大概率是一只機構定制基金。但存續期間累計回報-7.04%,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為-12.71%。或許是明顯跑輸業績比較基準,所以才出現了機構迅速撤退。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11日,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華基金)旗下新華增怡A/C、新華鼎利A/C四只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飄綠(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分別為-1.11%、-1.35%、-2.98%、-3.21%,同類排名均幾近墊底。
同時,業績下滑也給新華基金的產品發行與規模拓展帶來挑戰。從新基金發行來看,截至目前,該公司今年以來僅成立了新華安享惠澤39個月定開A/C、新華純債添利B、新華精選成長主題3個月持有期四只基金,其中,僅有新華精選成長主題3個月持有期為混合型基金,首募規模僅為2.22億元。
除債券基金表現不佳外,權益類基金也表現黯淡,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新華恒益量化、新華戰略新興產業成立以來的凈值增長率均告負,分別為-3.24%、-0.8%。
而除產品業績暗淡外,曾因深耕主動權益類基金而在公募圈中出名的新華基金公司,在產品創新上的腳步也有些落伍了。
Wind數據顯示,新華基金目前的股票型基金產品基本為指數型產品,唯一的主題型指基竟然是冷門的環保主題。
公司在去年12月還發行過滬深300增強指基,但或因市場上同類產品早已屢見不鮮的緣故,目前該基金兩類份額的合計規模勉強邁過成立門檻。
權益產品“創新”無力,“光輝歲月”已成過去
曾幾何時,新華基金也曾積極在權益類產品中高舉創新大旗。但近年來新華似乎一
直沒能打造出一款特色的創新權益產品來吸睛,同時或因公司實力和排名緣故,在監管層近年來陸續放行的CDR\科創主題等多類創新產品中,新華基金始終榜上無名。
而且新華迄今甚至沒有一款已經從小眾走向普適化的滬港深類基金產品,這從一個側面彰顯出公司權益創新的凋零現實。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新華近年來從強權益公募向強債券公募轉變已成為不爭事實。
Wind資訊顯示,從2018年四季度公司公募資產管理規模突破400億大關、排名來到第50位后,近年來規模和排名幾乎逐季回落,去年2季度以來,規模更是持續在300億以下徘徊,在基金公司排名中基本穩定在70位一線。
新華基金過去也曾輝煌一時,作為投研團隊中堅守最久的一位“元老”,近期知名投研老將崔建波的離開,對于新華基金而言,或意味著光輝歲月的已然遠去。
新華基金崛起于2008年10月王衛東掌管時期,2009年,新華王衛東與華夏王亞偉上演年度冠軍爭奪戰,讓新華基金股票投資實力聲名鵲起。當年,新華基金旗下整體業績便表現出顯著改善趨勢。
新華分紅和新華成長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99.73%和115.21%,在同業272只基金中分別排名第11位和第3位。
2011年,崔建波管理的新華泛資源,喜摘年度偏股型冠軍,2013年,新華基金何瀟再次在年度排名中進入前三。
彼時的新華基金,投決會成員除了王衛東和崔建波外,還有曹名長和周永勝,被稱為“新華四杰”,共同開創了新華基金的“光輝歲月”。
2012年4月,周永勝離職;2015年2月,王衛東離職,后創辦私募新華匯嘉投資;同年,曹名長跳槽中歐基金。隨著近期崔建波的離職,新華基金的權益老將悉數流失,使其權益陣營的處境雪上加霜。
據Wind數據顯示,新華基金目前有基金經理19人,平均任職年限為2年,主要負責權益類投資的8人中欒超、蔡春紅等四人任職時間超過了4年,是新華基金投研團隊后發優勢,但四人任職回報唯一業績出眾的產品是欒超名下管理的新華鑫益。
權益產品“創新”無力,“光輝歲月”已成過去,權益老將悉數流失,權益類投研團隊前景不明,新華基金的未來將路在何方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關鍵詞: 新華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