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席卷全球,中國亦不能獨善其身,國內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承壓日甚一日。為了幫助中小微企業盡快走出經營困境,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商業銀行作為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從降低利率、創新金融產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過,在履行社會責任及擔當的同時,銀行業也要把控信貸投放與風險的平衡。
貸款利率一降再降
疫情發生以來,中小微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一邊是暫停營業、收入減少,一邊是工資、租金等開支照常支付,對于資金的渴求極為迫切。為此,作為資金供給渠道的商業銀行,第一時間出臺相關措施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從1月開始,商業銀行就相繼出臺了支持疫情防控相關舉措,包括延期還款、減免逾期利息、不抽貸斷貸、貸款優惠等。比如,疫情初期,包括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渤海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曾明確表示,對湖北省小微企業在現行基礎上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
地方中小銀行也參與利率下調行動。例如,長沙銀行明確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0.5個百分點的目標;北京銀行及時摸排客戶情況,深入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需求,通過續貸、延期、下調貸款利率等方式紓困。
從更為直觀的數字上看,多家銀行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4%附近。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此前表示,一季度,五家大型銀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4%,在2019年基礎上進一步下降0.3個百分點。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銀行業協會官微文章中查詢發現,徽商銀行普惠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貸款的投放利率低至3.85%;樂山市商業銀行支持文旅企業復產復工的“文旅貸”利率低至4.55%等。
對于央行白名單內的疫情防控重點企業,貸款利率優惠至更低。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官微近日消息,工商銀行對于人民銀行再貸款名單內的國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利率最低為1.65%;建設銀行確保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的貸款利率低于1.6%;交通銀行對央行重點保障名單內的企業,均按照LPR至少下浮100BP優惠利率精準投放。另外,寧波銀行此前表示,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在財政貼息后,這些企業平均實際融資成本不到1.35%。
一位國有銀行從業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疫情發生后,糧油需求快速增加,例如,該行地區一家從事糧油貿易的小微企業出現資金緊缺。該行了解企業的情況和資金需求后,向其發放了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這筆貸款是純信用貸款,分批次發放,我行發放時的貸款利率為3.05%。由于該企業進入央行再貸款白名單,有國家補貼,在拿到國家貼息之后,最終的利率為1.5%,這個利率已經很低了。”
在一系列措施下,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有所下降。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近日表示,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是12.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5.4%,增速高于人民幣各項貸款的增速12.2個百分點。5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的平均利率比上年末下降了0.65個百分點。
創新金融產品紓困
除了降低貸款利率外,商業銀行也注重金融產品的創新。一直以來,中小微企業普遍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物遭遇融資難的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銀行更深層次地探索開發信用貸款產品,根據企業的信用記錄、財務狀況、市場競爭能力等情況創新貸款形式。
比如,工商銀行針對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資金難題,推出了線上信用貸款“用工貸”,是基于小微企業的代發工資、結算流水、金融資產等數據開發的產品,全流程通過手機銀行完成,實現了“一次都不跑”,信用貸款額度最高可至1000萬元。建設銀行陸續推出“小微快貸”系列產品,郵儲銀行上線“小微易貸”,無須抵押擔保,重點關注企業的納稅情況、征信情況、與銀行的合作情況等。
商業銀行還根據企業的真實情況及金融服務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融資方案。例如,中信銀行推出了全線上化“物流e貸”,滿足防疫物資運輸任務的物流行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華夏銀行推出了“復工貸”和“放薪貸”等專項產品,為企業采購原材料、支付房租、發放工資等提供資金支持。中小銀行方面,北京銀行推出“京誠貸”,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企業。
為了讓企業盡快獲得信貸資金,商業銀行積極發揮線上數字化優勢。多家銀行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開辟綠色通道,加快審批速度;簡化操作手續,盡快完成資金的發放。據了解,在啟動特事特辦后,多家銀行能夠在一天時間內完成專項貸款的審批、面簽、發放工作,最短可達2個小時。
此外,銀行還充分對接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提供豐富的非接觸服務場景,讓客戶在疫情期間足不出戶就可享受一站式便捷服務。
1.5萬億元大讓利
眾所周知,小微企業貢獻了超過60%的GDP、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等,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重大。在疫情影響下,如何為市場主體減負,穩住經濟基本盤成為今年的頭等大事。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同時發力,共同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從政策導向上,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定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
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要先解決信貸資源“有沒有”的問題,因為有充足的資金才能緩解企業的經營性困難。從貨幣政策的角度,央行已經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持措施,引導貸款投放,包括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出臺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等。
另一方面,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化解“貴不貴”的難題。為此,監管引導金融系統讓利。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隔日,央行行長易綱就指出了金融部門的三種讓利方式:一是通過降低利率讓利。二是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三是銀行減少收費讓利。預計金融系統通過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
對于銀行機構而言,要“增量、擴面、提質、降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這是在監管此前提及的“不低于30%”的目標之上提出的更高要求。除了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銀行也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銀保監會在今年4月發布通知稱,這兩類銀行要努力完成“兩增”目標。
除了獲得信貸支持,部分中小微企業出現資金流緊張,償債能力上面臨著壓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7月11日表示,通過展期、續貸等方式對超過1.8萬億貸款本息實施延期。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經濟形勢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如何避免針對疫情的短期刺激舉措演變為長期政策慣性成為重要考慮。易綱此前表示,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要注重政策設計激勵相容,防范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后遺癥”,總量要適度,并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在建銀投資咨詢分析師王全月看來,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是整體上的,在“六保”背景下,結構上仍將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從長遠看,商業銀行不可能長期“讓利”中小微企業,普惠金融仍需要符合“高風險高回報”的經濟規律。這實際上是在要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應對不良資產增長風險
在政策引導和硬性指標要求之下,商業銀行無疑會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但這也意味著銀行承擔的風險加大,如何把控投放與風險的平衡考驗著各家銀行的智慧。
眾所周知,中小微企業體量小、缺乏抵押物、抗風險能力弱,再加上經營者的素質良莠不齊、缺乏創新能力,存活率一般都很低。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雖然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但能否長期生存下去尚未可知。這也是銀行“不敢貸”的一大風險點。
而在經濟下行疊加疫情沖擊的影響下,銀行業本身就承受著壞賬上升的壓力。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截至6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3.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004億元;不良貸款率2.1%,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8.1%,比年初下降4個百分點。
“今年初以來賬面不良貸款余額雖然增加不明顯,但由于經濟下行在金融領域反映有一定時滯,加之宏觀政策短期對沖效應等,違約風險暫時被延緩暴露,預計在今后一段時期不良貸款會陸續呈現和上升。”上述新聞發言人說道。
中小銀行由于天生底子薄弱、缺乏較強的風控能力,承受的資產質量壓力更大。銀保監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農商行一季度末不良率為4.09%,遠高于銀行業1.91%的平均水平。證監會此前披露的銀行定增說明書中,部分中小銀行的不良率超過10%,如江西廣豐農商行和江西廣信農商行一季度末的不良率分別為10.99%和14.84%。
這也就意味著銀行要做好風險管理。民銀智庫民營企業研究團隊負責人徐繼峰表示,小微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面臨的信用風險較高,風險的暴露會較貸款投放延后,所以在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銀行需要考慮后續的風險。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也要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開展相關業務,特別是注重小微企業信貸資產的質量,充分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提高撥備覆蓋率,高度重視風險防控。
如何控制風險、加強小微企業的鑒別能力?多位分析人士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金融科技”。徐繼峰指出,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首先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提高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其次,需要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解決銀企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和小微企業抵押擔保物少的問題,加大純信用貸的發放力度。同時充分發揮各級融資擔保基金的作用,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擔保。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程瑞認為,銀行需在小微信貸業務中更廣泛地運用金融科技,包括反欺詐技術、去人工審核技術、系統化催收技術等。金融科技在信貸全周期的廣泛應用,可將小額、分散、符合大數據法則的小微信貸風險做集約化管理,整體風險可控,且風控效能更高。大型銀行可通過金融科技子公司破解相關難題,中小銀行可加強與科技公司合作,借力提升風控能力。除傳統的直接信貸服務外,銀行還可通過和保險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合作,整合更多信貸服務方的風控能力,共同管理小微信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