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這些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16.90萬億元。分類別看,6月份公募基金份額環比上個月縮水逾1萬億份。其中,貨幣型基金單月規模減少8500多億份,規模縮水約10%。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認為,今年二季度以來貨幣基金規模大幅縮水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一是貨幣基金收益率走低,部分投資者選擇短期債券基金、權益類基金等替代投資品。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多角度呵護流動性,陸續實施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下調了逆回購中標利率,流動性維持在合理充裕狀態。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認為,貨幣基金主要配置資產是同業存款、同業存單和買入返售。上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相對寬松,市場資金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貨幣基金收益也隨之回調。
二是權益市場火熱也分流了一部分資金,但分流資金穩定性,還會隨著權益市場波動變化。
金牛理財網統計顯示,截至7月15日,納入統計的674只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2.18%,分別較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17個和0.18個百分點。以余額寶為例,2017年至2018年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3%至4%之間。此后一路下滑,目前維持在約1.4%,7月15日最新收益率為1.3780%。
在余額寶收益率走低的同時,短債基金迎來良好發展機遇,部分業績優異的短債基金規模大幅上升。
從基金行業內部看,銀行T+0理財產品、短期理財債基等貨幣基金替代品不斷增加,尤其是權益類基金走出一輪行情,貨幣基金遭到分流便不足為奇。Wind資訊顯示,3月份以來,50億元以上認購規模的爆款基金共有37只,100億元認購金額的公募基金共有12只。
上海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表示,在權益市場行情轉暖時,不少投資者選擇贖回貨幣基金來購買權益類爆款基金,股票市場和固收市場的“蹺蹺板”效應逐漸顯現,即每當股市轉暖時,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被贖回較多,規模減小;反之,當股市持續回落時,固收類基金規模則明顯增加。
盈米基金FOF研究院研究總監楊媛春認為,全球已經進入降息周期,國內金融監管部門也明確表示貨幣政策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貨幣類資產的收益率可能會維持低位局面。
楊慧敏認為,貨幣基金兼具低門檻、低風險、高流動性等優勢,是零用及急用資金重要配置方向,貨幣基金投資者并非只看重產品收益率。短時間內,如果沒有更好替代品,或者權益類基金出現回調,貨幣基金規模仍會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