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A股市場表現強勢,隨著一大波資金的進場,不少基民紛紛“上車”。據一家基金銷售電商平臺透露,上周權益類基金申購量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績優基金不是想買就能買。截至7月9日,已有680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發布了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200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暫停申購,其中不乏今年以來回報排名靠前的權益類基金。
行業人士指出,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幅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市場越漲,選股難度會越大。因此,很多績優基金為了保證產品正常運行、不大幅影響業績,會選擇停止大額申購以控制規模。
限制大額申購
今年以來,許多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長迅速,增量資金主要集中在那些優秀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上。而且,市場上行幅度越大,投資者的申購熱情越高。
不過,并不是所有基金都希望規模越大越好。截至7月9日,中歐時代先鋒、嘉實新興產業、安信價值精選、廣發科技先鋒、易方達中小盤、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小盤成長、睿遠成長價值、銀河創新成長、鵬華新興產業、交銀優勢行業、中歐明睿新常態、交銀施羅德持續成長、中歐醫療健康等多只績優基金均在出臺限購令。
市場火熱時基金發出限購令其實很常見。考慮到多方面因素,績優基金往往會在市場情緒膨脹時選擇限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債券基金也加入暫停大額限購的陣營。一位公募人士透露:“多只債券基金暫停大額申購的出發點與權益基金不同,并非由于大量流動資金希望進入債市,而是目前債券基金管理難度大,基金經理很難買到性價比高的債券,出于持有人利益保護的原因才做出限購的決定。”
避免收益攤薄
那么,權益類基金尤其是績優權益基金頻頻發布限購令的原因又是什么?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在市場大幅上漲的影響下,部分績優基金會遭遇密集申購,規模迅速上升,基金經理需要用這些新增資金配置股票資產,但配置股票需要時間,而且買入沖擊成本不小,這就會對基金業績的持續性造成不利影響,存在攤薄產品業績的可能。
該基金經理進一步指出,從日常運營的數據來看,反而是大額申購的客戶容易出現大額贖回現象,因為這些客戶都有一定的市場理解,會主動擇時,如果他們大額贖回的時點正處在市場某一微妙時刻,就會對基金經理的賣出造成不利影響,賣出的沖擊成本可能更高。有鑒于此,很多績優產品會對申購上限進行限制,就是防止這種快進快出的大額申購。
此外,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部分基金經理對產品進行階段性大額限購的動機,是為獲取漂亮的投資收益,保住行業排名。“從客觀上講,暫停大額申購有利于保護原有投資人的利益。這也是一種投資者保護,畢竟資金快速涌入基金容易攤薄既有收益。”該研究人士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