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自6月18日開始陸續發行,與此同時,特別國債申報也下達各省。特別國債如何拉動經濟、改善民生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據第一財經周日報道,該報獲得的某省抗疫特別國債申報通知顯示,申報項目分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抗疫相關支出兩大類。其中,用于基建項目的額度是7000億元,需要有收益保障,這筆資金允許做項目資本金;用于抗疫相關支出的額度是3000億元。
據分析師估算,從用于基建項目的7000億元額度來看,特別國債可拉動1萬億至3.5萬億元的基建投資,具體金額取決于用做項目資本金的比例。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如果按照最低20%的資本金比例計算,且全部7000億元特別國債全部用作資本金,那么最多可以帶動3.5萬億基建投資。
去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下調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如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項目資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公路、鐵路、城建、物流、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方面基礎設施項目資本金最低比例下調幅度不超過5個百分點。
伍超明進一步指出,5月份,基建投資單月增速已經突破10%,預計今年余下月份的基建投資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全年有望達到15%-20%,個別月份增速甚至可以突破20%。
“在前期政策和資金陸續落地實施后,年內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會呈加速提高走勢,形成基建引領、房地產投資相隨、投資拉動經濟復蘇的格局。”他說。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顧洋愷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前制約基建增速的一個因素在于地方政府缺乏項目資本金,沒有項目資本金就不能加杠桿(比如銀行借貸)。
“從理論上說,7000億特別國債理論上最大可帶動3.5萬億元的基建投資。但實際上,由于銀行資本充足率存在約束,預計很難完全滿足基建信貸的要求,且隨著城投債發行成本上升和控杠桿要求,地方政府加杠桿受限,所以帶動基建投資應該在2萬億元左右。”他說。
國盛證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楊業偉更為謹慎。他對界面新聞指出,從今年前5個月專項債來看,用作資本金的比例并不高,項目也不多。假設7000億元中有一成左右被用作資本金,再按照最低20%的資本金比例估算,7000億元資金可撬動1萬億元左右的基建投資,拉高基建投資增速約6個百分點左右。
界面商學院發布的《拆解地方專項債:“秘密武器”威力到底有多大?》報告顯示,今年1-4月,新增地方專項債共對應6357個項目,其中,地方債作資本金的項目比重僅為1.3%。從規模來看,被用作資本金的地方專項債規模為667.5億元,在新增地方專項債總規模中的占比僅為5.8%。
國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樊磊的分析和楊業偉相似。他和界面新聞算了一筆賬:“中國的項目資本金一般在20%-30%,地方政府專項債目前有25%可以用于資本金。如果參考這個,7000億的25%大概是1700億,可以撬動約7000億的投資,再考慮剩下的5300億,總計大概是1.3萬億。這個只是非常初步和粗略的估計。”
5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財政部在《關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進一步指出,特別國債利息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本金由中央財政償還3000億元,地方財政償還7000億元。此外,抗疫特別國債收支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6月12日,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特別國債主要用于有一定資產收益保障的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財政貼息、減免租金補貼等。各地可在分配額度內按一定比例預留機動資金,解決基層特殊困難的急需資金需求。
而第一財經援引的上述申報通知給出了特別國債資金的具體使用范圍,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糧食能源安全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產業鏈改造升級、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污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境治理工程、交通、供水供電供氣等市政設施、重大區域規劃相關基建、水利、農業、林業、縣城建設等基建。
6月18日,財政部已采取競爭性招標的方式成功發行了1000億元特別國債,其中,5年期和7年期各500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2.41%和2.71%。這是今年1萬億特別國債額度的首批債券。6月23日,財政部還將招標發行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三期)。該期國債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競爭性招標面值總額700億元。根據財政部安排,抗疫特別國債將在7月底前發行完畢。
關鍵詞: 一萬億國債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