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或將獲得券商牌照的傳言再起。6月28日晚間,證監會回應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稱,關于如何推進,有多種路徑選擇,現尚在討論中。不管通過何種方式,都不會對現有行業格局形成大的沖擊。
此事攪動周一A股行情。6月29日早盤,銀行股集體高開,券商股集體下挫,其中中國銀河一度跌超5%。“我想找個銀行把自己‘嫁了’算了。”一券商高管在聊天中笑稱。專家分析稱,對于證券行業來說,混業經營加速優勝劣汰,將危及中小券商或者牌照不齊全的券商自身發展。對拿到券商牌照的銀行肯定是利好,銀行強大的資金、渠道、客戶等優勢,將推動資本市場發展。
對比
133家券商總資產不及工商銀行1/4
6月29日早盤,銀行股集體高開,券商股集體下挫。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當日收盤,證券板塊跌幅3.33%,其中中泰證券下跌9.56%、中銀證券下跌6.04%、紅塔證券下跌5.76%、券商頭部企業中信證券也下跌3.09%。而中信銀行上漲3.35%、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微漲,漲幅分別為0.29%和0.57%。
如果銀行進入券商行列,對證券公司到底壓力多大?數據顯示,工商銀行2019全年實現營收8551.64億元,凈利潤為3122.24億元;報告期末總資產為301094.36億元。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數據(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133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7.26萬億元,不及工行總資產的四分之一;133家證券公司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604.83億元,實現凈利潤1230.95億元,全行業的營收總額、凈利潤總額不及工行的一半。
民生證券的一份相關研報中指出,銀行擁有眾多網點和豐富的客戶資源,若對其開放券商牌照,則可能搶占一定市場份額、進一步壓低傭金率。
影響
券商:中小券商“小而美”是方向
對于向銀行開放券商牌照一事,有觀點認為是利好,打造“航母級”券商指日可待;但也有人感嘆券商尤其是中小券商或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
“銀行如果有了券商牌照,對券商股不是好消息。這說明券商牌照價值下降。本來一些銀行會以并購來拿牌照。不過,隨著金融開放,一些小型牌照多的銀行對于外資吸引力上升。不排除大型并購的可能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分析稱。
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王鵬跟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直言,此事對于中小券商或者牌照不齊全的券商來說,“不僅僅影響當前和長遠的股價,更是對它們的業務生存產生大的影響。”他建議道,它們未來可能要走向規范化的路徑,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分得一杯羹,首先要找準自己定位,如扎根某一垂直化行業或產業或地域,做出小而美且有特色的服務。
同時,有專家分析稱,這將加速券商行業的改革開放,尤其是兼并重組。過去是行業內的兼并重組,未來有望出現行業內與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券商航母出現的速度會明顯加快。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告訴記者,對于證券行業來說,混業經營加速優勝劣汰,推動高質量發展轉型。未來,若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也實現混業經營,將通過更強大的中介機構助力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發展。
銀行:將重點關注投行牌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指出,銀行一旦獲得券商牌照,其強大的資金、渠道、客戶等優勢,將推動資本市場發展,也是商業銀行綜合經營時代的進一步開啟。“對銀行來說,銀行長期是間接融資的主體,如果直接持有券商牌照,則可以進入直接融資市場,有助于提升銀行綜合化盈利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上市銀行估值,進而提升銀行股價乃至對A股指數形成支撐。”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對拿到券商牌照的銀行肯定是利好,獲得了開展新業務的機會。
東吳證券分析師馬祥云認為,銀行很大可能通過直接設立子公司開展券商業務,收購現存中小券商的可行性較低。同時,銀行將重點關注投行牌照,“商行+投行”模式本來就是不少商業銀行服務企業客戶的主線手段。對于其他券商業務領域,預計銀行參與意愿相對有限,中短期內也不應對銀行資本直接投資權益市場有過高預期。
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表示,當前券商業務模式下,銀行從事經紀業務能夠帶來的業務收入增長有限。短期給銀行“券商全牌照”概率很小,可能核心在于投行牌照。
華泰證券分析師指出,銀行收入來源有望得到拓寬,銀行可能重點發力投行與財富管理。銀行若取得券商牌照,綜合化經營能力的重要性提升,這也將促進行業進一步分化。
觀點
銀行打造“航母級”券商為時尚早
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券商數量眾多,經紀和投行等業務的市場競爭已非常充分,向銀行放開券商牌照對這些業務的沖擊有限,且部分銀行的子公司實際上已擁有券商牌照。該人士還指出,目前券商行業的頭部機構,如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等,其實力和規模的形成并未高度依賴銀行資源。
記者觀察到,目前,部分銀行已控股券商子公司。其中,中國銀行與國開行早年通過特批方式控股券商,并被允許在內地展業。其他包括工行、建行、農行、交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中資銀行也相繼在香港設立控股券商子公司,不過未能在內地展業。
就拿中國銀行通過香港子公司中銀國際控股于 2002年發起設立的中銀國際證券來說,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中銀國際證券凈資本規模119億元,在37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30名;實現營業收入29.08億元,同比增長5.54%,排名第32名;歸母凈利潤7.98億元,同比增長13.23%,排名第28名。公司整體規模不大,但依托中國銀行的股東背景,投行和資管業務具有一定特色。
而2019年,中國銀行實現稅后利潤2018.91億元、股東應享稅后利潤1874.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91%、4.06%。中銀證券的收入占比,只有0.3%。
華泰證券數據顯示,2019年大部分全國性銀行的香港投行子公司,可為集團貢獻凈利潤的區間集中在0.4%~1.1%。其中,招銀國際表現最為突出,2019年凈利潤達到9.7億元,占集團凈利潤的1.04%。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指出,銀行開展券商業務,其中還有一些障礙需要解決,如商業銀行法對券商持有商業牌照是有禁止性規定的。同時,銀行的主營業務和券商業務要做好風險隔離,不能讓券商業務沖擊主營業務。因此,銀行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說法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