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沒有出現外資撤離、產業鏈供應鏈外遷情況。長期以來,中國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推動經濟全球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外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了影響。同時,由于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挑戰,一些諸如“將供應鏈搬出中國”等言論又沉渣泛起。
實際上,這些論調缺乏最基本的事實依據。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所說,目前中國沒有出現外資撤離、產業鏈供應鏈外遷情況。相反,由于中國穩定的營商環境、較強的綜合競爭優勢、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許多跨國公司正考慮在中國擴張產業鏈。
毋庸諱言,疫情蔓延確實影響了全球跨國投資,我國利用外資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但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是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企業長期選擇形成的,體現了全球各經濟體的優勢、分工與合作。最新數據顯示,自4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首次實現正增長后,5月份保持增長態勢,全國實際使用外資686.3億元,同比增長7.5%。
以廣東為例,4月份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云開工”,這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5月份,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云簽約”,新增150萬噸/年乙烯規模。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基地項目首批裝置也在湛江打樁開建。中國利用外資的優勢是很明顯的,豐富的、高質量的勞動力資源,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14億人口的大市場……任何一位聰明的企業家都不會輕易放棄龐大的中國市場。
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發布的《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預計全球2020年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將在2019年基礎上減少40%;疫情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自2005年以來首次低于1萬億美元。但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同時也表示,疫情凸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中國和其他亞洲經濟體作為全球生產中心的重要性。
從長遠和總體上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疫情影響而改變,當前也并沒有出現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影響向國外大規模轉移的現象。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跨國投資者的投資經營決策是長期的、綜合性的、戰略性的,短期的疫情影響是有限的,但也不排除作出一些應急性的、戰術性的調整。多項調查和研究顯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戰略沒有改變,仍然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發展前景,有些正在繼續加大對華投資。
長期以來,中國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推動經濟全球化作出了積極貢獻。疫情發生以來,最初由于疊加春節假期因素,我國各類企業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復工復產都面臨交通物流受阻、人力資源緊張、上下游復工不同步、防護用品緊缺、經營成本增加等困難。
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提出要加強同經貿伙伴的溝通協調,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突出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對中國而言,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要堅持擴大開放。要不斷放寬市場準入,縮減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開放。同時,增強區域協同開放,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實施,促進區域互動開放,帶動全面開放。此外,要加大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的對外開放力度,鼓勵更多外商到中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投資。
同時,還要進一步搭建好開放平臺。日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公布。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無疑表明,中國會繼續深入推進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加快推動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制度型開放,倒逼政府職能轉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建立現代法治體系。總之,就是要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深層次改革,從而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中國也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推動國內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升級,積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