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接管”傳聞風波未平,多個資金池類信托產品出現逾期一事再次將四川信托推向風口浪尖。6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四川信托相關人員處確認了該公司部分信托產品出現逾期的事實,另據多位投資者透露,在15日召開的投資人面談會上,四川信托方面已經給出了初步的兌付方案,包括引戰投、擬用自有資金兌付、股東變賣資產等方式解決目前的困境。在分析人士看來,對四川信托來說,目前首要的是應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先行解決資金缺口問題,讓資產盤活起來,再解決兌付問題,不過這種方式依然需要一個過程。
多個項目逾期兌付
近日,一則“四川信托多個資金池類產品已出現逾期”的消息引發業界關注。據了解,四川信托是在四川省信托投資公司、四川省建設信托投資公司整頓重組,合并部分優質資產并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基礎上改制設立的信托公司,于2010年11月28日正式開業。目前,該公司注冊資本為35億元,共有10家股東,管理信托資產規模逾3000億元。
6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投資者處了解到,此次逾期涉及的信托產品主要包括“申富129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錦江69號第一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申鑫74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多個項目。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四川信托官網公開信息查詢后發現,“申鑫74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于2019年5月31日正式成立,認購信托單位7280萬份,募集資金總規模為7280萬元,期限為2019年5月31日至2020年5月31日。“申富129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錦江69號第一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均于2019年5月29日成立,募集資金總規模分別為9440萬元、5000萬元,期限為2019年5月29日至2020年5月29日。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介紹稱,所謂“資金池”信托,泛指資金運用方式為組合投資的信托產品業務,其特點是泛資金投向,多個大方向限定,沒有直接披露的投資具體標的,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分析人士表示,從資金投向來看,上述項目符合資金池類信托特征,沒有直接披露的投資具體標的,只給出了多個投資方向。
一般而言,按照合同約定,信托公司在產品到期后,在10個工作日內若能為投資者兌付,不算違約,但上述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到期已經超過10個工作日。一位購買了“申富129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投資者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我們很多人都是在四川信托的財富中心簽的合同,本來應該今年5月29日到期,誰知現在到期還不了本”。
另一位購買“錦江69第一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投資者也稱,“因為四川信托宣傳材料寫得特別好,又是本地信托公司,所以才選擇購買,沒想到出現逾期,現在堅決要求兌付,未到期的產品提前終止合同”。
此次逾期涉及的產品、投資人數量、未兌付的金額有多少目前仍未可知,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四川信托仍未做出官方回應。6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四川信托相關客服人員,該客服人員向記者確認了“錦江69號第一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已出現逾期,但當記者詢問后續處置進展時,客服人員表示“目前還未有具體措施”。
擬賣樓、引戰投解困
多個逾期未兌付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款項牽動著投資者的心,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6月15日上午,許多投資者來到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的四川信托總部川信大廈,在大廈的37層,四川信托董事長牟躍、總裁劉景峰等人參加了與投資者的面談。
根據投資者提供的現場視頻,四川信托方面給出了初步的補救措施,該公司準備轉讓所持有的宏信證券60%股份;股東增加注資,將注冊資本由35億元增加到50億元,變賣川信大廈總部來抵扣資金;引進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清理底層資產回收資金。
這樣的兌付方案也不是首次被提及。另一位投資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早在6月11日,四川信托就召開了中層會議傳達了具體信息,從已知信息來看,四川信托將以五種方式籌資兌付,一項目本身抵押物,二自有資金,三股東變賣資產,四信保資金,五戰略投資伙伴入股,入股的國資股東大概率為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四川信托出現了流動性風險,項目延期概率較大,由于涉及的投資者不少,應該會妥善解決,但可能需要一定時間。
對于四川信托給出的措施,有投資者表示,“此次逾期是因四川信托經營不善,造成不能如期兌付,四川信托應承擔全責。但目前四川信托股東增資過程復雜而漫長,應盡快進行重組,否則兌付問題暫時無解”。多位投資者明確要求四川信托給出兌付的時間及計劃。
廖鶴凱進一步指出,四川信托出具的解決方案,是目前比較務實的選擇,只是相關措施落實都需要較長時間,亦需要多方協調,對于短期部分投資者的迫切需求難以解決。措施都落實的情況下,隨著底層資產的逐步清理,客戶資金會逐步到位,但差額部分是這個方案較難落實解決的問題,例如,部分款項先回款,另一部分款項需要有個較長期的過程,所以,這是一場“持久戰”。
自營業務不良率飆升
雖然近年來監管多次表示要清理信托公司非標資金池,但在實操過程中,壓退相關業務卻是難上加難。在《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一文里,監管首次對“非標理財資金池”作出定義:信托資金投資于資本市場、銀行間市場以外沒有公開市價、流動性較差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從而導致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不能一一對應、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的期限不匹配的業務。廖鶴凱稱,廣義的資金池業務其實還包括多對一、TOT(信托的信托)等類型。
有不少市場觀點認為,TOT往往被信托公司用作逾期項目的接盤工具,期限錯配、底層資產不明確的流動性風險一直存在。早在今年3月初,就有傳聞稱四川銀保監局暫停了四川信托所有TOT類產品的備案與發行。而四川信托的TOT類產品項目也主要涉及申鑫、申富等系列,期限為12個月或14個月不等,預期收益率多處于8%-9%。
在傳出暫停產品發行后不久,市場再次曝出“四川信托即將被接管”的消息,5月11日晚間,四川信托在其官網緊急發布聲明表示,“有別有用心者捏造并散播關于‘四川信托即將被接管,資金池業務全部停止’等不實信息,嚴重詆毀我公司聲譽”。
聲譽的頻頻受損已讓四川信托難上加難,經營業績的下滑更是讓該公司雪上加霜。四川信托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四川信托2019年實現營收23.23億元,同比下降16.67%;實現凈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28.88%,自營業務的不良資產也從年初的4.66億元,增長到年末的22.42億元,不良率更是由年初的4.82%飆升至22.21%。
另據多名投資者透露,監管已成立工作組,共30多人進駐四川信托。對監管工作組入駐、逾期項目處置方案、資金池缺口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試圖采訪四川信托,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復。
“兌付問題按正常路徑就是看底層資產和額外處置資產的處置速度,現在疫情期間確實都會比常規狀態更難。四川信托更快的方式是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先行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然后讓資產盤活起來,不過這種方式依然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兩個月能解決的。樂觀來看,一年內能全部解決就是最佳狀態了。”廖鶴凱如是說道。
關鍵詞: 四川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