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概念于2018年底首次被提出,并在2020年4月20日被明確范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新基建”正式寫進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兩會期間的熱詞。新基建一端連著巨大的資本支出催生的投資需求,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日益膨脹的應用場景,將逐步發展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根據初步估算,到2025年,新基建下的5G、特高壓、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板塊將帶動投資17萬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近10萬億元。
從短期來看,新基建將是一攬子宏觀對沖政策的關鍵一環。面對“全球大流行”疫情、經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新舊動能轉換等諸多挑戰,新基建能夠兼顧短期擴大有效需求和長期擴大有效供給,在穩增長、穩就業、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等方面發揮綜合性的重大作用,“新基建”將成為激發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宏觀逆周期調控的關鍵一環。
從長期來看,新基建將助力我國經濟轉型,為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夯實基礎。
以5G為例,5G將成為未來行業間聯接的樞紐,5G毫秒級的響應速度,將帶來千行百業的“中國式”高速度聯接的新業態。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將逐步打通云、AI、邊緣計算、物聯網、高清視頻等新的ICT技術,行業數據的采集、傳送、存儲、計算、分析及反饋的諸多環節將實現閉環,行業的數字生產力將會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以云計算為例,云計算將數據中心的算力賦能給各行各業,將促進傳統行業與新科技的深度融合。目前隨著科技進程的不斷深入,生產、決策系統加速走向數字化、智能化,由此需要解決諸多的算力問題:日益爆發式增長的數據量、多樣化的數據計算、分布式協同處理等等,云計算具有多樣性算力匹配不同應用的普適性、軟硬件聯合設計垂直優化的一體性、“數據在哪里,計算就在哪里”的普惠性,將賦予傳統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如果將數據比喻為數字時代的“石油”,那么新聯接和新計算就可看作更高效的“發動機”,賦予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在新聯接實現了千行百業瞬時互聯的基礎上,在新計算強大的算力推動下,兩者的激烈碰撞產生了無與倫比的“中國式”新速度,各行業由內而外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落地。
而今,我們正站在這一歷史性機遇的窗口期,我們相信各行各業的企業將乘著東風,創造出“中國式”的新速度,為中國經濟發展“增后勁”,也在此過程中孕育出一批偉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