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收費,快遞柜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與以往不同的是,面對來自快遞公司和小區兩頭巨大的反抗,收費主角并沒有退縮的意思。
日前,針對豐巢快遞柜向業主收取超時保管費,杭州一小區發布暫時停用。對此,5月7日,前往該小區進行協商的豐巢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認為不需要快遞柜代收服務,尊重業委會的選擇。
快遞柜想賺錢的心思,早就人盡皆知。快遞柜難賺錢的現實,相信各方也心知肚明。市場最大的困惑是它模糊的盈利模式,但困惑并沒有影響這些年快遞柜業務的迅猛發展。速遞易、豐巢等企業已經投入上百億元,將數十萬組快遞柜投放到各級城市的社區。
快遞柜是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又對應不到賺錢的硬本領。在這個巨大的矛盾和落差之下,各玩家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只能靠燒錢來占領市場。如果微不足道的租金不足以補償運營成本和投資回報,又因為這非收不可的“小錢”惹眾怒,那么快遞柜的存在是否又是一場泡沫?
快遞柜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末端的問題。快遞柜取件成為承接快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補充,快遞柜存在的意義在于保證快遞服務的完整性,實現整個配送鏈條的最終閉環。無論是豐巢還是中郵速遞易,市面上大多數快遞柜更像是一個“包裹存取中介”,快遞員存快遞、收件人取快遞,其他功能則比較雞肋,很少人用到。
從消費者角度看,即便接受快遞柜作為服務的補充,但因為沒有實現服務“附加值”,以此作為新增盈利點難免牽強。從快遞員的角度看,他們需要借力快遞柜完成“最后一公里”,卻不希望本不豐厚的“果實”再被分食,自身利益受損。全面推進既向快遞員收費又向消費者收費,兩頭收費實際是打著解決問題的旗號,從快遞員的盤子里分羹,向消費者索取他們認為本應在其已支付費用之外的支出。
要想羊毛出在羊身上,就要給上下游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這個理由便是這項收費服務的價值所在,關系到快遞公司是否認可,消費者是否愿意買單。說到底,關系到快遞柜企業如何擺脫燒錢模式,實現自我造血。
免費使用燒錢體驗,慢慢養成用戶習慣,再收費甚至提高費用,是互聯網圈里最常見的套路。最典型如視頻音樂App,最常見如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綜合比較來看,論平臺不可取代性、資源不可復制性、內容自我創新性,快遞柜比不過前者;論服務的完整性、需求的重要性、用戶的可控性,快遞柜比不過后者。
在燒錢-養成-付費的盈利“套路”里,視頻和音樂App已經完成了順理成章的收費,消費者也逐漸適應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共享單車也好、共享充電寶也罷,也有了一定條件下的需求市場。而快遞柜不是不可以賺錢,但成為一門好生意之前,想賺錢的心思可能還只能停留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