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匯總,滬深兩市共有328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研發費用數據,其中,2350家公司去年研發投入總額實現同比增長。記者進一步統計發現,連續三年研發投入總額均實現增長(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公司達到1492家。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勞動力的投入和資本的投入已飽和,甚至過剩,要想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就要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也就是提高技術含量,即增加研發費用的投入。研發費用的持續加大,有利于提升公司創新性和高成長性,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
“不同行業研發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不一樣,對于創新藥企來說,研發可能很重要,但對于消費類企業來說,研發費用未必是重要指標。同時,研發費用的去向同樣重要,如果和行業發展趨勢背道而馳,投資者需要警惕。另外,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也需關注。”萬利富達投資研究主管沈亮丞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從披露的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實現同比增長的指標來看,TOP50公司該項數據均超100%,彰顯出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
其中,25家公司去年研發投入總額實現同比增長超過200%。晶澳科技、東音股份、長江電力等3家公司報告期內研發投入總額同比增長在1000%以上。
從具體金額來看,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有26家,其中,中信特鋼、韋爾股份、桐昆股份、晶澳科技等4家公司報告期內研發投入總額均超過10億元。
在上述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同比增長TOP50的公司中,星徽精密、宏創控股、沃施股份、南華儀器、益生股份、朗新科技、華銘智能、城地股份、韋爾股份、天龍集團和凱倫股份等11家公司實現2019年凈利潤同比增超100%。
對此,盈亞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易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產業發展和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來看,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較大且增長的公司多屬于科技行業,而研發費用持續增長必須反映到業績增長上,或者科研成果達到業內領先地位,不能‘虛無縹緲’或者不符合科技發展趨勢。因此,不僅要關注科研費用的增長,還要關注科研成果是否有突破,是否有望實現業績增長或者業績拐點的出現。”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同比增長的TOP50個股中,化工、機械設備、公用事業等三大行業涉及個股數相對較多,分別有11只、7只、4只。
楊德龍表示:“上述三大傳統行業的研發費用提升較多,顯示出這些行業在技術進步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高的技術投入。當然,未來新興行業研發投入占比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國是傳統的制造業大國,化工和機械設備是A股上市公司相當集中的兩大行業類別,研發力度的加大,可以理解為產業升級趨勢已經形成,技術密集型正在取代勞動密集型企業。”
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化工、機械設備行業有周期性,另一個特點就是后發優勢。同一個賽道里后面建設的產能效率一般高于前期的,因為后期科技含量高于前期,這都是不斷研發帶來的進步。”
事實上,加大研發投入為企業未來業績持續穩步增長提供支撐的同時,也為公司股價上行帶來了相對保障。正因如此,上述研發投入的TOP50公司后市投資機會受到機構普遍看好。
統計顯示,在TOP50公司中,近30日內共有30只個股獲得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機構調研方面,截至目前,有10家公司今年以來接待了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海外機構、陽光私募、保險公司等五類機構調研,朗新科技期間累計接待機構調研家數居首,達到118家,中信特鋼、晶澳科技、青松股份、邁為股份、沃施股份等5家公司期間累計接待機構調研家數也均逾10家。
在“中國智造”升級背景下,投資者究竟該如何挖掘潛力品種?夏風光認為,可以將研發投入、營業收入、凈資產收益率等作為一條線,對企業財務數據反映出的行業競爭力進行梳理,選取有潛力的投資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