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太極集團披露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公司虧損7083.03萬元,這是太極集團近五年來歸母凈利的首次虧損。太極集團將凈利減少的原因歸結為公司主要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下降。作為明星產品,太極集團對藿香正氣口服液寄予厚望。2018年藿香正氣口服液在財報中被描述為“年銷售過10億元的單品”,2019年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卻降至6億元。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賣不動了嗎?
早有預兆
財報顯示,太極集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16.43億元,同比增長8.92%;虧損7083.03萬元,凈利同比下降200.81%。而這是太極集團自2015年來歸母凈利的首次虧損。
此外,太極集團2019年扣非凈利為-1.57億元。實際上,自上市以來,太極集團已有連續超過八年的財報顯示扣非凈利為負數。
經濟學家宋清輝稱:“一般而言,觀察上市公司業績時,扣非后的凈利潤情況更具有價值。因為很多公司其實主業不濟,更多依靠政府補助、出賣資產等實現所謂的業績增長或者盈利。八年扣非凈利為負,對太極集團來說意味著公司的主營業務發展并不健康。”也就是說,此次歸母凈利虧損早有預兆。
根據太極集團方面的說法,政府方面提供的補助對公司凈利帶來了一定幫助。但這未能改變太極集團虧損的事實。2019年12月底,太極集團披露關于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稱,公司收到政府補助共計4236萬元。宋清輝表示,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損益,公司仍虧損,這意味著太極集團實際虧損遠超7000萬元,甚至更多。
針對公司虧損原因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太極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提價失效
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下降是太極集團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太極集團的說法,藿香正氣口服液銷售渠道庫存出現積壓,2019年公司側重于清理渠道庫存,壓縮渠道庫存數量等導致產品銷售收入未達預期,同比出現下滑。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企業去庫存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一個是庫存積壓,企業對部分庫存進行了銷毀,公司受到損失從而導致虧損。第二是大量積壓的庫存銷售未及預期,產品銷量下滑,庫存積壓導致存貨成本上升,公司受到損失從而導致虧損,影響凈利。
在宋清輝看來,只有產品積壓才會出現清庫存的情況,而清理庫存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不及預期。
財報數據顯示,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已有兩年連續下滑。而在2019年,太極集團藿香正氣口服液(10ml×5×120)銷量甚至同比下滑51.64%。
為增加營收,此前,太極集團對藿香正氣口服液實施了提價策略。不過,提價策略并未對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產生較大幫助。在2018年財報中,太極集團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描述為“單品銷售過10億元的產品”,尚未實現兩年翻一番,即2018年國內銷售達到20億元的目標。而根據2019年財報信息,公司藿香正氣口服液2019年銷售為6億元。
針對藿香正氣口服液銷售情況,朝陽區一位百康藥房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仍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出現了同類產品擠壓其市場份額的情況。“市面上一些企業生產的藿香正氣滴丸在功效和價格方面與藿香正氣口服液都差不多,滴丸更加便于攜帶,買的人可能會多一些。”
同樣,朝陽區一位國大藥房的工作人員表示,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有一定知名度,一些消費者會選擇購買。不過,近兩年同仁堂等企業的藿香祛暑水等類似產品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渠道待考
在業內人士看來,轉為非處方藥,銷售渠道收窄是太極集團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2018年2月,國家藥監局取消了藿香正氣口服液的雙跨類別,轉換為非處方藥。
在趙衡看來,取消雙跨類別轉為非處方藥后,藥品在醫生處方方面的渠道受到影響,這一定程度影響了太極集團藿香正氣口服液的銷量。“轉為非處方藥意味著渠道有一定的收窄,這對太極集團打造藿香正氣口服液百億元級‘黃金單品’戰略目標來說有一定的挑戰。”不過,太極集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藿香正氣口服液更多的是在非處方藥終端銷售,新政對公司營收影響并不太大。
不管政策是否對太極集團藿香正氣口服液銷售造成較大影響,加大非處方終端銷售渠道建設,對太極集團來說必不可少。
2020年4月,太極集團與國藥集團旗下的樂仁堂醫藥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介紹,國藥樂仁堂醫藥有限公司與6000余家供應廠商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合作,擁有輻射全河北省的藥品分銷體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與大型醫藥商業公司合作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產品輻射范圍。不過,產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當發展多年后,難以再獲得高速增長。